微信分享图

0729 清康熙 铜鎏金宗喀巴坐像

铜鎏金宗喀巴坐像
拍品信息
LOT号 0729 作品名称 清康熙 铜鎏金宗喀巴坐像
作者 -- 尺寸 高19.5cm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本尊造像为标准的宗喀巴大师像。宗喀巴头戴黄色的班智达帽,又称桃形尖帽,面相饱满圆润,慈眉善目,显示了大师福德和智能的圆满。身着交领式坎肩、僧裙和袒右肩袈裟,衣纹自然写实,充溢着浓郁的自然主义艺术气息。衣缘上刻画缠枝莲纹饰,雕工遒劲有力,纹饰精致细腻。双手当胸结说法印,手心各牵一莲茎,花朵至肩头盛放,左肩花上奉置经书,右肩花上安立宝剑。经书和宝剑是文殊菩萨形象的重要标识,皆有深刻的寓意,利剑表示可以斩杀一切烦恼之贼,经书表示智慧渊博如大海。宗喀巴形象具有文殊菩萨的形象标识,标明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姿态端庄,威仪庄严。莲座造型宽大,上下缘饰有一周连珠纹,莲瓣宽大,头部饰有立体状卷云纹,整躯造型大方,形象庄严,铸胎厚重,尽显皇家艺术气象。
宗喀巴大师(1357-1419 年),法名罗桑扎巴,他是一位西藏本土诞生的大师,藏族人民普遍尊他为「第二佛陀」和文殊菩萨的化身。清代统治者信仰藏传佛教,因此多铸造有宗喀巴大师像,以为供奉。康熙宫廷造像是清代宫廷造像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清代宫廷造像最为精美和成熟一种造像风格。据记载,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皇帝率先在皇宫内设立「中正殿念经处」,负责为皇家念经祈福和造办藏传佛像、唐卡和法器事宜,正式拉开了清代宫廷造像的序幕。康熙宫廷造像继承明代宫廷造像遗风,同时也开启了新的时代风尚,佛像造型完美,气势恢弘,工艺精细,形象生动,时代特点鲜明突出。目前遗存下来带有纪年铭文的康熙宫廷造像实物甚少,总共仅有十尊左右,但类似康熙宫廷风格的造像实物存世甚多,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将这些精美之作与康熙宫廷纪年造像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们在整体造型、装饰,以及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与康熙宫廷造像几乎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