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708 清康熙 宫廷夹纻弥勒菩萨坐像

宫廷夹纻弥勒菩萨坐像
拍品信息
LOT号 0708 作品名称 清康熙 宫廷夹纻弥勒菩萨坐像
作者 -- 尺寸 整高34.5cm;佛像高28.5cm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480,000-58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夹纻亦作「夹纾」、「挟」、「干漆夹」,即古书中所称「内脱法」,为佛造像技法之一。本尊弥勒菩萨坐像为夹纻材质,主尊、底座分体雕造,通体漆金,头顶结高发髻,发丝梳理整齐,耳悬圆环,发辫披于两肩。面形圆润,额部宽广,仪容娴静,庄严肃穆,双目微启,鼻梁直挺。身体造型准确,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肌肉饱满有力,有永乐宫廷造像的遗风。上身袒露饰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腰带下亦有U字形连珠式璎珞装饰,双肩披大帔帛,手和足部有钏躅装饰。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本有的质感。结跏跌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宝座上,两手置胸前结说法印,手心各牵一莲茎,龙华树茎上绕至肩,花苞上分别奉置法轮和军持(净瓶),此二法器为弥勒菩萨身份的重要标识。跣足全跌迦坐于莲座之上,莲花座造型规范,上下边缘各饰一周圆形的连珠纹。莲瓣圆鼓美观,工整对称,饱满有力,环绕莲座一周。通体漆金,为清康熙时期样式。此种夹纻工艺制作过程复杂,所制塑像柔和逼真,但不易保存,而本尊菩萨像保存完好,工艺精细,塑造栩栩如生,实属难得。
清康熙时佛教兴盛,宫中设立「中正殿念经处」,专门负责佛教事务,包括佛像的制作。彼时造像技艺高度成熟,精品频出,但留存数量不多。清康熙造像以胎质厚重、镀金明亮,做工细腻,装饰华丽为特征。这尊夹纻胎弥勒菩萨,可作为康熙造像的代表作品。弥勒是印度梵语音译,意译「慈氏」,因其过去世值遇佛陀开示,修得「慈心三昧」而得名;又有说弥勒是菩萨名,本姓「阿逸多」,意为无能胜,所以又称阿逸多菩萨。八大菩萨之上首,是释迦牟尼的继承者,被称为未来佛。因此,在形象上有菩萨与佛两种表现。康熙朝宫廷造像多见于铜铸。此尊为夹纻胎,夹纻乃漆器中难度较高的工艺,主要为皇家御用的高级雕刻师所掌握,此尊菩萨应为当时的珍品。因夹纻造像不宜开裂变形,使得此尊菩萨品相完好,神韵犹存,不失宫廷华丽气息,实属难得。
此尊弥勒菩萨,与一尊康熙时期的观音坐像风格相同(图1)。在形制上,保留有明永乐、宣德时期宫廷造像的遗韵,材质同为夹纻胎。这尊观音像,在2015年诚轩的秋拍中,以89万多人民币成交。从工艺上来讲,二者的技法水平在伯仲间,都是康熙时期的代表作品,时代风格鲜明,比例制式严谨,无论是身姿、比例,或是配饰、台座,皆具备浓郁的皇家气韵。
厦门拍卖,曾在2014年拍过一尊清早期的夹纻观音像(图2),与此尊菩萨风格极为相似,当时以五十五万两千的价格成交。二尊从开脸到璎珞、配饰,再到飘带,可谓如出一辙。观音像金漆多脱落,露出底漆,弥勒菩萨金漆保存完好,甚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