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99 明 铜真武大帝坐像

铜真武大帝坐像
拍品信息
LOT号 0699 作品名称 明 铜真武大帝坐像
作者 -- 尺寸 高36cm 创作年代
估价 180,000-28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真武大帝造像有文、武两种不同的形象,造型颇为相近,都是身着龙袍,金甲玉带,披发跣足。不同之处有三:一是文身相容和煦,而武身仪态威严;二是文身仅露胸前铠甲,武身则身披甲胄披肩,胸部及腿部的铠甲显露无遗;三是手中持物不同,文身持书册,武身执宝剑。依此特征,本尊属武身塑像,额宽颐丰,双目低垂,神态宁静;披发跣足,颌下留有长髯,这是其造像的特征之一。胸护铠甲,表示主掌兵戈之事,司权收服邪魔;外罩长袍,衣缘雕饰如意云纹,写实流畅,腰围玉带;右手持长剑,左手风空二指相捻成环,垂脚正襟危坐。本尊造像比例精准,做工精细,更具神韵,为明代真武大帝信仰鼎盛时期的作品,殊为难得。
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为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镇于北方,故称玄武神,常伴以龟蛇形象出现,传其身长百尺,披散长发,金锁甲胄,眼如电光。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后又有真武大帝能延生长寿之说,民间多供奉以为祈福祈寿。这与永乐皇帝的推崇有重要关系。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因发兵于北,按照道教「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说法,将北方的守护神玄武大帝作为自己的守护神。并于朱棣登基后,下诏特封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以真武大帝为护国大神。故有明一朝对真武大帝的信仰达到了鼎盛阶段,在京师建真武庙,在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均建有真武庙。其中御花园中有永乐皇帝兴建的钦安殿,殿内供奉的真武大帝据传是以明成祖的样貌塑造的。后因嘉靖皇帝笃信道教,更对钦安殿重新修缮,再造金身。该时期的中原造像技艺更加成熟,尤其是道教造像,在原有的中原造像基础上,吸收了西藏的佛教造像技巧,使造像比例更为精准,做工更加精细,形成独特的造像风格。

备注
佳士得 南肯辛顿,2010年5月14日,Lot 5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