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280 黄宾虹 1939年作 山居读书图 立轴

山居读书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280 作品名称 黄宾虹 1939年作 山居读书图 立轴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30×65cm 创作年代 1939年作
估价 10,000,000-15,00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百代风范: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典藏大展作品集》,第183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
题识:金谷花明日正长,石床冰蕈碧梧凉。丝成步障开云锦,竹劈双箫吐凤皇。匏叶萧萧绿水岸,土花点点绣山堂。革除俗事惟书史,木几闲披一两行。偶诵《晚香堂集》,因写其意,家权先生属粲,己卯冬日,黄宾虹画。
印文:黄质私印、朴居士、我爱其静、取诸怀抱
鉴藏印:兴兰堂收藏印
陈之初题签:黄宾虹先生山水精品。

名家题跋:
1.<薛永年>论者谓虹庐山水,可分三期,早期为知天命以前,中期为五十至古稀,晚期为古稀至仙去,藏家尤喜耄耋之作,爱其夜山之美,而不知宾老艺术,古稀之后即已成熟。此图作于七十六岁,正北上寓居故都。时也此前老人不独踏遍名山,亦且尽览故宫南迁名画,胸中邱壑已富腕下,笔墨日精,浑厚华滋之境已现。图中所写山居读书,繁而有序,细节不失层次井然,脉络分明,大开合小争让,而一气行乎其间,处处见笔,笔外有情,于笔法之外更究墨法、水法,于是岚气山光滉漾,笔底松风溪色,一片诗情如见其挥洒间,心象幻出,更觉宁静中生机勃发,其自提中之“晚香堂集”,乃晚明陈眉公所撰,拜观此作,具见虹庐之艺不独集宋骨元韵,恽向石溪新安派诸家之妙,更得江山写生之助与饱读诗书之养。其翌年提出五笔七墨之说,继之出神入化,非偶然也。岁在庚寅冬月,友人出示此新得墨宝属题,方壶楼主人薛永年。印文:永年眼福、长乐
2.<范扬>宾虹老人画从宋元人笔法中出新意匠,此帧小青绿犹有古意,堪称精绝之作。辛卯范扬。印文:范扬
3.<陈平>花中丛竹多清音,听得潇潇似昔吟。将和溪声传岭外,如挥一曲诉秋心。观宾翁己卯山水图轴,屈指已七十有二年矣,思此龄恰是翁变法之时也。辛卯春日,记于费洼山庄,陈平。印文:陈平
4.<杨臣彬>恽南田云:诗意须极飘渺,有一唱三叹之音方能感人,然不能感人之音非诗也。书法尽理皆然笔先之意,即唱叹之音,感人至深者,舍此亦并无书画可言。宾虹老人此图笔精墨妙,意韵深远,诗书画相得益彰,观之令人神爽,友人携示命题,展观之余,谨识数语,归之愿藏者善宝之。庚寅年十月廿九日于京华清鉴斋,杨臣彬时年七十有九。印文:杨臣彬印、文轩
5.<王中秀>辛巳宾虹老人致友人书云:山水画用笔如作书,由着纸而压纸而力透纸背,实处既得更于布白,求离合之法,不拈不脱,如虫啮求自然成,又有大合,有小争让,无非一气行乎其间,所谓含刚健于婀娜,即是遒媚,以斯时之言,印证斯时之画,不亦快意乎。庚寅仲冬,王中秀题于梦蝶苑。大字下夺离字。印文:秀
6.<王鲁湘>此作题于己卯时黄宾虹困居北平已三年,此年日本名画家中村不折和桥本关雪委托画家荒木石亩来北平看黄先生,因两国处于交战状态,故坚拒不见,匾石附马胡同居室为竹北移,已示其民族气节。丁丑岁北上北平时,黄宾虹把历年游历写生稿 近万纸带在身边,准备全力以赴进行创作,并形成自家面目,在北平十一年,他完成白宾虹向黑宾虹的转变,此作已显示出这种转变的趋向,秀骨清相中,渐显晚年黑密厚重的基本面目。北平期间诸作尤可留意者,是其进行的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实现丹青隐墨,墨隐丹青,从而中国山水画的水墨与丹青两大体系一举打通,并融洽无间。此作于此努力亦可见端倪。再稍晚几年,在傅雷的鼓励下,竟至于向域外之印象派和野兽派诸大家取法,而斑斓缤纷,笔墨纵横间,又为中国山水画翻至一片浪漫新天地,故余谓黄宾虹困居北平,动心忍性,三眠三起,成蛾化蝶,此乃时也,亦乃命也,中国文化于此民族困顿之时,所托命之人也。庚寅岁冬,王鲁湘谨识。印文:王鲁湘印
展览:“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家展”,2017年5月10日至5月14日,江苏美术馆陈列馆。
说明:新加坡知名藏家陈之初旧藏并题签。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黄宾虹的《山居读书图》作于1939年,时年75岁。此时黄老已居京两载有余。也是从这一年起,黄宾虹以“予同”为署,在《新京报·艺术周刊》上连载文章六十七篇,达一年半之久,深究墨法,颇有心得。在总结前人的“五笔法”和“七墨法”的基础上,黄宾虹抓住了自然中的真实生命这一精灵,这苦心孤诣的笔法研究,终于成为描摹自然生命的独特的笔墨语言。
此图中黄老成功地运用细笔写出胸中山水,笔墨松秀,再施以浅绛,设色清丽优雅,惊世骇俗,尽得林壑深邃之感,内里充溢着出神入化的韵律和生命节律,又不失清新幽静,大大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画幅上方配有长题,附诗一首,题“偶诵晚香堂集因写其意”。《晚香堂集》为晚明陈继儒著作,书中充满生活情趣的小品文字,谈茶、谈酒、谈奇好、谈园林、谈人生的种种体验,有情也有豪,有奇也有素,反映了一代名士恬静、适逸的文人情怀。黄宾虹也正是在阅尽人生百味后,其人格与画风融合升华,图文呼应,意味无穷,使他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此作有多位知名书画家题跋,王鲁湘站在历史的角度,将黄宾虹绘画放在中国文化的范畴进行赏析,将其誉为“中国文化于此民族困顿之时所托命之人也”。古书画鉴定家杨臣彬在题跋中写道:“宾虹老人此图笔精墨妙,意韵深远,诗书画相得益彰,观之令人神爽。”同时还在跋款中嘱友人陈之初“善宝之”,足可见杨臣彬对此画之钟爱。另看薛永年之跋,上面写道:“胸中丘壑已富,腕下笔墨日精,浑厚华滋之境已现。图中所写山居读书繁而有序,细节不失,层次井然,脉络分明,大开合小争让而一气行乎其间。处处见笔,笔外有情,于笔法之外更究墨法水法。”而王中秀也对此画中的大开合小争让又有不同的感触。所谓“每看每异”相同的作品在不同时候或不同的人来看,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但黄宾虹在现代中国画史上的首席地位,已几不容争议,其山水画一直被后人认为已至“道法自然”的大涤境界。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宾虹诸多拍品种,像这幅有诸多名家亲笔题跋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堪称稀有,是珍藏的绝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