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228 张大千 1972年作 自画像 立轴

自画像
拍品信息
LOT号 2228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72年作 自画像 立轴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33×62cm 创作年代 1972年作
估价 1,0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
1.《奇瑰异彩——张大千》第169页,新加坡亚洲艺术博物馆,2001年。
2.《中国书画作品集(四)》第87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题识:
1.隔宿看书便已忘,老来昏雾更无方。从知又被儿曹笑,十目才能下一行。壬子秋日大千居士爰,年七十有四矣。印文:西川张爰、金石同寿、法匠
2.汉卿索我尘埃貌,逻笔踈疏眼更花。那得心情着泉石,故山挂梦已无家。六十九年又题,赠汉卿宗兄教,大千弟张爰。印文: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毫髪、环荜庵、大风堂
说明:上款人张学良。

少帅奇遇大千
中国现代史上,张学良与张大千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两位人物。张学良是位叱咤风云、统领三军的大帅;张大千则是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大师。这两位虽然是身世、经历、禀赋、才能等截然不同的文武奇才,本应属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因为“石涛”而结缘,成为挚友。张大千的绘画艺术由临摹古人作品开始,他从石涛起家,兼及八大、渐江、石溪等,30年代再上溯至明代吴门沈、文、唐及元四家,40年代后又从五代北宋的董源、巨然等画上汲取营养,他对传统美术研究是下了“一番死功夫”的,并曾以模仿石涛而以假乱真,被称为“石涛再世”。张学良虽为武将,却喜好收藏和鉴定字画,尤其喜爱石涛的作品,曾耗费巨资,从各处搜罗到不少的石涛作品,但是在这些重金收购的作品中就有经黄宾虹、罗振玉等几位专家多次推敲最终确定为张大千仿制的“赝品”。张学良得知后便下请柬请张大千吃便饭,亲见这位“奇才”之后,两人便成为挚友。张大千曾以石涛笔法作《黄山九龙潭》、以泼墨法作《华山山水图》赠送给张学良。
1981年7月7日,张学良又见证了张大千绘制的另一幅山水画《庐山图》,这幅《庐山图》是张大千生前最后一幅作品。当日上午9时许,张学良夫妇来到摩耶精舍看张大千开笔。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挥毫泼墨,张大千初步完成此画山川的轮廓。这幅《庐山图》的图片正摆在省博物馆展出。 1983年4月2日,张大千溘然长逝,张学良亲自参加治丧委员会,哀然送走老友张大千。
自画像,是最能直观反映画家特定时空心灵写照的艺术形式。张大千写自画像可以上溯至上世纪二十年代晚期,画面多以半身或全身入画,或站或坐,绝大部分不添背景,或仅以松树、花卉等景补缀。本幅《自画像》作于1972年,大千时年74岁,意写自己侧首持书阅读之状,于简练洒脱的行笔间突出神采焕然的精神气貌。读书的自我形象,于张大千而言是有象征意义的,它是其人品学问才情的写照。题识中“十目才能下一行”一句,生动地戏谑了自己老来读书吃力的情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