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720 明或更早 金银罍

金银罍
拍品信息
LOT号 0720 作品名称 明或更早 金银罍
作者 -- 尺寸 高37cm 创作年代 明或更早
估价 320,000-420,000 成交价 RMB 552,000
材质 形制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说明:宋代开始金石学大兴,随着青铜器及金文的研究,商周史得到极大的发展,以器、以文证史成为青铜器为史学带来新的视野。通过青铜器带来的金石学知识的扩充,三代礼制典章的复兴成为贯穿两宋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带来了收藏的复古之风。宋代开始除了由宫廷自上而下的制器复礼的要求,制作了大量仿古器物,同时带动了收藏的新观念,仿古器物自此流行。到了明代,随着商业社会的繁荣,文人收藏的不断发展,以古铜器尊罍插花、鼎鬲焚香在诸多文人清赏类文献中频繁出现。仿古器物成为一种时尚流行的室内陈设。在这种古器物流行的陈设观念当中,仿古错金银器物既有着古意的观念又有着华美的视觉效果,大受文人嘉赏。是自流行于商代至春秋中期的盛酒器,罍,古代汉族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诗经•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古文中与篚连用,指代祭祀。造型有圆形、方形两种。此件错金银仿古罍,取自商代造型。方形罍为小口,斜肩,深腹,圈足式,有盖,盖作斜坡式屋顶状,两侧有错金银装饰的鋬;罍自盖及足四角出脊棱,腹中亦出脊棱,均分腹部兽面纹。腹部脊棱上有一浮雕兽面纹,工艺精细,亦装饰错金银工艺。整件器物以繁复的错金银工艺装饰,纹样自上而下分别以盖及颈部凤鸟纹;腹部兽面纹、变体蝉纹;足部凤鸟纹装饰,可谓精工之至。是不可多得的仿古精品。翻检典藏资料,追踪溯源,与此拍品形制相似者可见清宫旧藏商代方罍(《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铜礼乐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页120,图78),但纹饰形象变型,并以错金为饰,形成特有的装饰效果。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铜礼乐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页120,图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