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715 17世纪 铜鎏金释迦摩尼坐像

铜鎏金释迦摩尼坐像
拍品信息
LOT号 0715 作品名称 17世纪 铜鎏金释迦摩尼坐像
作者 -- 尺寸 高32cm 创作年代 17世纪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来源:天津文物公司旧藏
说明:释迦摩尼佛阔面高髻,五官比例精准,细眉垂目,双唇微启,嘴型的表现颇具感染力。着袒右袈裟,胸、臂坚实圆润,袈裟边缘有凸起的联珠线装饰,工艺细腻;肩、臂、腿、腹等处的衣纹处理自然写实。结跏趺坐,左手结禅定印,右手下垂结触地印,下承莲花宝座;莲瓣细长圆鼓,瓣尖细雕卷云纹,造型吸收西藏艺术因素,具有汉、藏合璧特色,通体鎏金,金色灿烂悦目。表现释迦佛陀觉悟成道的情景,造像仪态安详沉静,造型生动传神,为典型明代宫廷作品。座面刻“大明永乐年施”款。体现明代明永乐朝宫廷佛像塑造与精神表现和谐统一的高超艺术水平,使观者对的心灵得到洁净与升华。释迦牟尼佛是汉藏共同崇奉的佛祖,是佛教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能忍”、“能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表现他的传记和本生故事题材的壁画、唐卡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展现得较多。关于释迦牟尼佛一生的重要事迹,汉传佛教有“八相成道”,归纳了八件重要事迹概括释迦牟尼的一生。藏传佛教也认同“八相成道”,更注重“十二种事业”的信仰和宣传。释迦牟尼佛在藏传佛教中是比丘相,造型姿势同汉地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佛像相同,也有成道像、说法像、旃檀佛像、强施愿印像、结施无畏印像、太子像等。翻阅典藏资料,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释迦牟尼佛坐像,较本品略小,造型风格相同,可资比较。另拍卖记录可查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中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摩尼坐像,以3,620,000元港币成交,与本造像工艺、造型、尺寸均极为相近,亦可资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版,页231,图220 香港苏富比,2011年10月5日,编号2127
17th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