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36 明宣德 汀州白鹭纹蟋蟀罐

汀州白鹭纹蟋蟀罐
拍品信息
LOT号 0636 作品名称 明宣德 汀州白鹭纹蟋蟀罐
作者 -- 尺寸 高9.5×直径14cm 创作年代 明宣德
估价 600,000-1,000,000 成交价 RMB 1,035,000
材质 形制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来源:台湾资深藏家旧藏
说明:拍品圆筒状,深弧腹,口、底相若,浅圈足。上附扁盖,盖面口沿微敛,为“平盖式”。器内无釉,器外青花装饰。罐壁用青花料绘鹭鸶、芦花、蓼汀、花草等纹样,五只鹭鸶在芦苇与枝蔓间或低头寻食,或踱步前行,或仰首望天,或回眸观望,形态各异,闲适优雅。盖面绘白鹭两只,一立于花草丛旁,另一作展翅高飞状,生机盎然,绮韵盈然。罐盖花纹,宛如一幅圆扇上的花鸟小景,而展开的罐面纹样,则犹如绘画中的横披或长卷中的若干段落,两景交相辉映,极富情致,营造出水天一色的意境与平和宁静的氛围。整器胎体厚重缜密,坚硬纯净;青花发色明快,浓淡参差;绘饰细腻生动,疏密有致,属宣德青花之上品,极具文人情趣。盖内底与圈足署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笔画工整有力。蟋蟀,即促织,通称蛐蛐,性好斗善鸣。据历史记载,蓄养蟋蟀源于唐朝,五代人王仁裕所著《开元天宝遗事》,书中有《金笼蟋蟀》条曰:“每至秋时,宫中妇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至宋代,蟋蟀好斗性格被人发现,斗虫之风盛行,一代权相贾似道酷爱斗蟋,竟编写了第一步有关蟋蟀的《促织经》,书中阐述了蟋蟀的习性、种类、喂养、治疗,甚至选盆用物的要领都有详细介绍,斗虫、养虫的盛行程度可见一斑。明清两朝,“瓦盆泥罐遍世井皆是,不论老幼皆引斗以为乐”,斗蟋蟀仍盛势未减,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历史记载,宣德、康熙、乾隆、道光以及慈禧都有斗蛐蛐的嗜好,其中明宣德帝堪为个中翘楚。宣德帝朱瞻基“工于诗文”、“精于绘事”,“酷好促织之戏”,有“蟋蟀皇帝”之称。为满足宫廷斗养蟋蟀的需要,宣德皇帝曾命御窑厂烧造了大量蟋蟀罐。这些蟋蟀罐凭借宣德青花空前绝后之技艺,以精工卓绝著称,在历朝蟋蟀罐中最负盛名。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言:“今宣德蟋蟀罐最珍重,其价不减宣和盆也”。近人徐珂辑《清稗类抄.鉴赏》王丹思条:“(宣德)宫中贮养蟋蟀之具,精细绝伦,故后人得宣德蟋蟀盆者,视若奇珍”。与此可见,宣德官窑虫罐历来颇受珍视,在晚明时代就已和宣和窑遗物价格相当了。宣德青花蟋蟀罐之所以珍贵,是因为除了制作精工,匠心独运外,存世数量也极为稀少。清宫旧藏宣德官窑瓷器达1174件,多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就没有一件青花蟋蟀罐。刘新圆教授在1995年出版的《明宣德官窑蟋蟀罐》对传世宣德虫罐考证,认为传世品仅三例:苏富比1989在香港拍出的黄地青花瓜叶纹坐盖式虫罐、苏州文物商店所藏青花牡丹纹平盖式虫罐与日本户栗美术馆所藏怪兽纹平盖式虫罐。本品质地细致,纹饰创新,青花发色浓淡不一,应是“进口青料”与“国产料”合用的效果,烧造时间当为宣德无疑,无疑符合明宣德官窑青花器之特征。宣德罐之所以稀少,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据史料记载,1455年元月,宣德帝崩,其子朱祁镇继位。为防止年纪尚小的朱祁镇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太皇太后张氏颁布诏令:“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不仅砸掉了宫中所有的蟋蟀罐,更将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以上四器,很可能是宣宗赏赐臣工之物,故能侥幸流传至今。1993年春,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发掘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时,出土了大量碎瓷片,复原出一批宣德款蟋蟀罐,其中龙纹虫罐上绘有的五爪龙图案。如按照元、明两朝的制度规定,只要是饰有五爪龙的器物,除帝王之外,臣庶均不得使用。经这一条线索就可看出,龙纹蟋蟀罐必为宣德帝的御用之物,为宣德帝养虫和斗虫的喜好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依据,也恰好证实以传闻编写的太皇太后下令将蟋蟀罐悉数打碎的记载具有真实的参考性。对于景德镇珠山出土的十余件宣德蟋蟀罐,前文已有叙述,除上述龙纹虫罐外,此次亦出土如黄鹂白鹭,莲池珍禽以及洲渚水禽纹蟋蟀罐等纹饰更为丰富的蟋蟀罐,其中洲渚水禽纹蟋蟀罐形制、纹饰与本品极其相似,两者表现的视觉效果几近相同(参见《明宣德官窑蟋蟀罐》,页66,图60),难分难辨。由此可见,拍品应是此种宣德渚水禽纹蟋蟀罐为同类器物,属同一时间烧造。蟋蟀罐有“斗盆”、“养盆”之分,因蟋蟀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在畜养过程中又需要透气,不可积水,所以养盆均为陶泥制作。斗盆则为瓷质,且对盆底要求甚高,因两虫相斗时发力凶猛,较力时间久,盆底光滑则不易发力,太过粗硬又会摩伤足锋。拍品有明显的斗盆特征,罐底及内壁均不挂釉,但又经精心修胚后制成,符合最佳的斗盆需求。一般养虫人家一年中畜养蟋蟀数量少则几十,多则数百,养盆更需倍于虫数;养家上局出斗时仅携四、五精英,这时的养盆、提罐等已易为“万礼张”、“赵子玉”等澄泥罐中的名品;斗盆在斗局中仅需一二,又是虫主人身份与地位的体现,故斗盆更为颇为考究,数量不及养盆之万一。综上所述,宣德帝好促织之戏,更喜制作虫盆,本品是宣德御窑之物,品格高超,胎釉、画工精良,更是难得的“斗盆”,是宣德青花瓷中的翘楚,艺术收藏价值颇高。
参阅:《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50,图87《明宣德官窑蟋蟀罐》,艺术家出版社,1995年,页66,图60;页15,图7;页87,图90;页91,图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