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543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黄地开光花鸟纹渣斗

铜胎画珐琅黄地开光花鸟纹渣斗
拍品信息
LOT号 1543 作品名称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黄地开光花鸟纹渣斗
作者 -- 尺寸 高7.5cm;直径11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00,000-200,000 成交价 RMB 299,000
材质 形制

「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渣斗以铜胎画珐琅制成,大口长颈,圆口若喇叭状,鼓腹略扁,圈足。口沿、肩颈交接处、圈足都为铜边渡金。内壁施白色珐琅釉,口沿内绘三组团花及蝙蝠纹饰。器外壁通体施黄地珐琅釉为地,自上而下依次装饰多层纹饰带。颈部为变形蕉叶纹,叶面宽大肥厚。腹部主体纹饰为三组工整对称的缠枝西番莲纹,三开光内绘花鸟纹饰。器底蓝料双方框内署「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乾隆本朝。整器釉色鲜艳,搭配精美,图案清新,鸟语花香,有极好的整体感和层次感,灵动精彩,尽显乾隆一朝宫廷珐琅处高超的制作工艺。
渣斗最早形成于唐朝,多为瓷质,是一种过滤茶的器具,后逐渐演变为卫生用具,元人笔记《静斋至正直记》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筋瓶、渣斗」,其中的渣斗,即指此物。清代康熙年间,欧洲彩绘珐琅工艺品,传入我国宫廷,旋即受到皇室们的喜爱。康熙五十七年,宫廷在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设珐琅处,逐渐把我国的铜胎画珐琅制作推向高潮。乾隆年间,铜胎画珐琅达到鼎盛时期,铜胎画珐琅技艺获得全面提高,品种也逐渐增多,作品更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由于铜胎画珐琅技艺一直为宫廷所垄断,所以后来随着清朝的逐渐衰亡,清代后期铜胎画珐琅工艺一度失传。铜胎画珐琅在工艺上近似景泰蓝,在装饰上又有瓷器的风貌,所以它既具有景泰蓝厚重、端庄的特色,又有瓷器明丽、清雅的风采,从而构成了它独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备注
瑞典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