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46 17世纪 铜胎掐丝珐琅狮子摆件

铜胎掐丝珐琅狮子摆件
拍品信息
LOT号 0946 作品名称 17世纪 铜胎掐丝珐琅狮子摆件
作者 -- 尺寸 高13cm;长16cm 创作年代 17世纪
估价 350,000-55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此瑞兽铜胎,首生双角,贴服于脑后,张口露齿,双目圆睁,四爪抓地,四肢强劲有力,躯体健壮圆浑,肌骨精准饱满、毛发繁密整齐,卷尾高高扬起。背部搭有鞍垫,鞍垫采用掐丝珐琅工艺,浅蓝色珐琅釉为地,中心装饰由白色及红色珐琅釉填饰的西番莲花纹。鞍垫之上背负一圆形莲花盆,可做香插使用。瑞兽气势昂扬,制作工艺精湛,鬃发、眉、角、耳、爪、尾皆用纤细的刻纹表现,刻划甚为细腻,其掐丝珐琅装饰犹如点睛之笔,沈稳华贵,富丽堂皇。
狮子大约是在汉代作为「殊方异物」传入我国的,《后汉书》和《东观汉记》载,汉章帝和汉顺帝时,安息国和疏勒国曾派遣使者献狮子,作为珍稀动物以皇家贡品的形式养在帝王宫苑中。而民间工匠多未亲见狮子形态,故而汉代之时,匠人多据别人口传描述而作,并融入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趣,从而形成了似狮瑞兽的形象。至有清一代,乾隆一朝慕古之风颇盛,于是在原有汉代似狮形的瑞兽基础之上,遵从典籍所载,又赋予辟邪部分「似麒」的特征,进而赋予其祥瑞的属性。
因受其工艺限制,人物与动物的制造难度是最高的。动物造形的珐琅器出现于明晚期,大多为香熏或陈设器,清代珐琅器在继承明代的传统上,结合多种技法并有所创新。乾隆时期的珐琅器制作最为繁荣,做工超越了明代。整器拙古沈稳,器型端正,装饰华丽,圆雕的器形足显高超之技艺,将自然形态和实用功能结合得十分巧妙,雄俊生动又不失庄重秀美,透过瑞兽的表情和神态可感知其威仪庄重的皇家气势。
参阅:
东方陶瓷学会展,1995年,Lot363
来源
伦敦邦瀚斯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