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26 17-18世纪 寿山石嵌宝欢喜罗汉、开心罗汉、静坐罗汉 (一组三件)

寿山石嵌宝欢喜罗汉、开心罗汉、静坐罗汉
拍品信息
LOT号 0626 作品名称 17-18世纪 寿山石嵌宝欢喜罗汉、开心罗汉、静坐罗汉 (一组三件)
作者 -- 尺寸 高8cm;高8.5cm;高8.3cm 创作年代 17-18世纪
估价 750,000-85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著录:《思量—佛教寺庙宝藏》,2016年,页188-189,图38
款识:「玉璇、「尚均」、「子秀」款
来源:英国贵族Hon. Mrs. Clive Behrens(Hon. Evelina Rothschild)私人珍藏,由Hon. Mrs. Clive Behrens 之子 jack Behrens 先生于1934年前购自亚洲。
伦敦佳士得,2016年5月10日,编号0056
说明:寿山石,是雕刻篆刻常用的石材。梁克家《三山志》中曾写道,从宋代起,寿山石就开始大量开采,并用于雕刻,精妙者作为贡品发往汴梁,成为宫廷的玩物。至明清时期,随着生产逐步发展,寿山石雕艺术进入鼎盛时期,涌现出大量精美绝伦的石雕作品,可谓薄意浅刻,无所不精;人物、兽钮,各尽其妙。
拍品罗汉三尊,皆以寿山石为材,材质致密,包浆温润。罗汉立体圆雕,分别为欢喜罗汉(迦诺迦代蹉尊者)、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三者虽姿态稍有不同,但均光顶凸额,面颊丰腴;眉眼细长,略露笑意;神态安逸,法相庄严。他们或结跏趺坐、或游戏盘坐、或手持衣襟、或倚石依靠,形神俱足,极见制者功力。罗汉背后分别篆刻「玉璇」、「尚均」、「子秀」款。「玉璇」即明末清初石雕大家杨玉璇,「尚均」为清代刻石治印名家周彬的字。
传神,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衡量艺术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此组罗汉雕刻刀法娴熟流畅,将高僧修行「无我境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于细部处理,更是细腻精致,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所雕衣纹飘逸自然,随身姿起伏,极富动感;衣领、袖口及衣缘,则以刀针浮雕细若毫发的缠枝纹样,并镶嵌米粒大小的珍珠和珊瑚,极工尽致,精美绝伦。将之与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高山石罗汉、上海博物馆藏牛角冻罗汉、福建市博物馆藏牛角冻罗汉相比,同样古朴卓然,生动气韵,是寻常寿山石雕所不能企及的。2016年,福州博物馆展出一套完整的,原供奉于清宫慈宁花园内佛堂吉云楼的十八罗汉,其中的欢喜罗汉(迦诺迦代蹉尊者)、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与拍品相近。另有一件子秀款的珍珠绿石嵌寿山石雕罗汉像(Lot261),在2000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442750港元成交,可资参考。

罗汉造像艺术的出现,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意味着佛教艺术题材已广泛扩展到具有平民性的形象塑造上。这一艺术理念的确立,不但大大丰富了佛教艺术的内容,也为中国艺术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罗汉艺术”作为特定的艺术表现形象每一个罗汉形象都得到个性化描绘。在罗汉作品中,众罗汉们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人,表现出相异的个性、性格、情感,喜怒哀乐,各尽变化。众罗汉们从内心世界到外在形貌,日益从印度“梵僧”的形象转变成为长着中国面孔,具有鲜明的平民性。在以后的艺术史上,罗汉艺术中表现的众罗汉们日益个性鲜明,罗汉们往往诙谐大度、快活乐天、不畏权势、不拘小节。这些个性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恰好是中国的民族性、国民性中所缺乏、又是所向往的。在艺术中创造出这样一种个性鲜明的人物群体形象,亦符合人类审美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