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96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喜福有余”烛台 (一对)

铜胎画珐琅“喜福有余”烛台
拍品信息
LOT号 0696 作品名称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喜福有余”烛台 (一对)
作者 -- 尺寸 高43cm×2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4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来源:2013年5月29日,香港佳士得,Lot.2160
说明:此对烛台在铜胎上施以白釉,以蓝地珐琅为主色,结合粉、绿、白等釉色填绘,四条鲤鱼嵌合而成的台柱之上置一浅盘式镂雕圆形小盏,鲤鱼团簇合拢,头承托盘,其下四条蝙蝠内嵌团寿纹小托;台柱竖直笔挺,中部置紫檀圆托刻绘八宝纹饰相承,底座为四把云头如意,团寿纹,双喜纹刻于其上,用鎏金祥云纹相连,起固定作用。烛台结合了中国文化中常见的纹饰,鱼、蝙蝠、团寿、如意、双喜,取义“喜福有余”,寓意吉祥。此器造型优美,珐琅釉色饱满鲜艳,色调和谐统一,装饰和题材丰实多彩,做工考究,体现了精湛的乾隆朝珐琅器制造工艺,而又成对出现,实属难得。
铜胎画珐琅是以铜制胎,后在胎土敷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色彩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相传在明代弘治年间,由西洋传人我国。金属胎画珐琅器,则是康熙年间在宫廷内珐琅处开始烧造。珐琅是一种较软的玻璃料,在里面加上各种不同颜色的金属氧化物为呈色剂,并用油调和为珐琅彩。珐琅彩细腻精妙,是当时的皇室用品或作为赐品。乾隆时期为盛期,技艺获得全面提高,品种增多,并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格。铜胎画珐琅在工艺上近似掐丝珐琅,在装饰上又有瓷器的风貌,所以它既具有掐丝珐琅厚重、端庄的特色,又有瓷器明丽、清雅的风采,从而构成了它独具一格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