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860 明或更早 钧釉碗 (一对)

钧釉碗
拍品信息
LOT号 0860 作品名称 明或更早 钧釉碗 (一对)
作者 -- 尺寸 直径7cm×2 创作年代 明或更早
估价 45,000-55,000 成交价 RMB 115,000
材质 形制


说明:拍品敛口,曲腹,下承圈足,形制周正,造型古典,颇具宋代风格。通体施钧釉,呈天蓝色,施釉淳厚,釉质莹润,层次感强。釉面隐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俗称“蚯蚓走泥纹”,为钧釉一大特征。整器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明亮澄净,为钧釉间难得一见的佳品,且保存完好,极为可贵。
钧窑,亦称“均窑”、“钧州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到了北宋末年曾一度被宫廷龚断为官窑,一方面从民间集中能工巧匠按照宫廷设计的式样进行生产,同时又采用种种措施限制民间生产钧瓷,就连钧台窑为宫廷烧制的御用品中,成品经挑选之后,其不合格的残次品一律砸碎深埋,禁止在民间流传。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对钧瓷技术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控制越严偷袭越甚传播更广,所以从宋以来,
仿钧之风波及全国,尤其到了金元时期更风靡一时,近而达到复苏的程度。
民国刘子芬《竹园陶说》“古瓷不重彩绘,所有之器皆纯色,市肆中人呼为一道釉。其实高贵之品自以一道釉为古雅,青花亦较五彩隽逸。世风渐薄,彩瓷风行一世,不知古意既失价值自低。唐宋人尚青,明清尚红,近日西商则重紫,均窑紫器一枚价值万金,安得起古人而正之哉?虽然彼亦有说以处之矣。宋时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浓丽无比,紫定紫均其器皆纯色,元瓷则于青釉中夹紫釉数片而已。古窑瓷器釉汁滋润,均窑之釉如脂膏。”拍品所施钧釉,釉色天蓝,犹如雨过天晴碧空之色,其古雅正如钧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