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79 清乾隆 粉彩庭院婴戏图笔筒

粉彩庭院婴戏图笔筒
拍品信息
LOT号 0679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粉彩庭院婴戏图笔筒
作者 -- 尺寸 高7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欧洲重要藏家旧藏
说明:拍品为瓷质,呈直筒型,浅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平滑,釉质清透滋润。外壁以粉彩绘庭院婴戏图,共计十六个童子嬉戏于庭院之中。小童衣着艳丽,色彩各异,或捉迷藏,或斗蟋蟀,或抬杠,或斗草,童趣盎然,神态怡然,天真烂漫。留白处衬以花草、竹石、芭蕉、栏杆。设色清新柔美,绘画流畅细腻,以各色阶绿彩为主色调,辅以黄、粉等色,色泽娇嫩,使笔筒洋溢出一股如书画般清新、优雅赏心悦目的画面,将婴戏图呈现出天然之趣。婴戏图为古代瓷器中的传统纹饰,不仅画面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更有多子多福、子嗣繁盛的美好寓意。底部一圈描金,金碧辉煌,彰显皇家奢华风范。本件笔筒为乾隆官窑的小品,其绘工之精细实属同类器中佼佼者,为一件不可多得的文房逸品,值得藏纳。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少有大的变化。有关笔筒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到明末,由于政权不稳,文人厌恶政治,逃避现实,大兴奢靡之风,一味追求生活中的美器。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备受追捧。文人雅士无不以获取美器为荣。据《广志绎》载:“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盛。至于寸竹片石,摩弄成物,动辄千文百缗。”这一时期,文人自制成癖,工匠穷极工巧。许多精美绝伦的笔筒,令今人叹为观止。
明清时期的文人非常重视文房用具与陈设,笔筒用来插笔,是文房必备的用具,同时笔筒上面还饰有各种图案,因此也是重要的文房陈设品。笔筒虽小,却是古代文人案头必备之物。自晚明以后,瓷质文房用品逐渐进入文人视野,它与纸、笔、墨、砚等一起成为他们珍赏的文房雅具。瓷质文房用具在我国的烧造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从目前传世的瓷质文房用具来看,砚、砚滴、笔筒、笔架、笔管、笔洗、笔掭、印盒、臂搁、镇纸等相继出现。从时代发展来看,早在三国魏、西晋、东晋、南朝时期文具已经陆续出现。
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流传下来的已寥若晨星。清康雍干三代时期,制瓷业空前繁荣,工艺水平之高超、瓷器种类之繁多,为历史上所罕见。民国时期赵汝珍在他著录的《古玩指南》中载:“从来对于瓷上书字均不注意,康瓷则非常讲究。如康瓷之大笔筒多书古代名文。如《滕王阁赋》、《归去来词》、《兰亭序》、《赤壁赋》等,视面积之大小而择书之。书法精美出入于虞、柳、欧、褚之间。且有作四体书者,定以前所未见。”这段记述可谓精辟,说明那一时期的瓷制笔筒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乾隆时期,瓷制笔筒、文玩成为瓷器生产之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着相当重要的比重,也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其所制之物多精巧佳妙,颇具文人气息。乾隆时期笔筒的品种有青花、青花描金、蓝地青花、青花镂空、青花粉彩、粉彩雕瓷、粉彩加金、绿地开光粉彩、蓝地开光粉彩、蓝地粉彩、酱釉粉彩、豆青粉彩、石釉、窑变釉、炉钧釉、白釉、天蓝釉、绿地压道粉彩、粉青釉、青釉加紫、冬青釉加紫、黄釉、茄皮紫釉、孔雀绿釉、红彩、斗彩、墨彩等;纹饰有人物纹、山水纹、花鸟纹、诗文等;乾隆时期笔筒的造型在清一代是最为丰富的,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海棠式、树根式、干支转字式、镂空式、斜方式、仿竹雕式等等式样。
拍品据传为费舍尔基金会(J.L.FISCHER FOUNDATION)旧藏。该基金会位于德国,致力于精美中国瓷器的收藏。
目前拍场上瓷质笔筒以清代制品为多,成交价格也相对较高,其中康雍干三代制品更受追捧。在瓷笔筒成交纪录前十位的榜单中,出自乾隆时期的制品有7件。目前位列瓷笔筒成交价榜单第一位的是2007年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2384.75万元成交的瓷胎珐琅彩“西洋仕女出游”图笔筒,此件造型规整,纹饰精美而富于特色,珐琅彩工艺精湛,堪称乾隆笔筒中的顶尖之作。
翻阅公私典藏,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斗彩描金婴戏图玉壶春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 斗彩》,页73,图250),与拍品系同时代制品,其腹部主题纹饰为庭院婴戏图,与拍品纹饰相同,只发色有所差异,可资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 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页273,图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