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33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花鸟六方弦纹瓶

铜胎画珐琅花鸟六方弦纹瓶
拍品信息
LOT号 0633 作品名称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花鸟六方弦纹瓶
作者 -- 尺寸 高33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画珐琅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清康熙时期传入中国,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据清代蓝滨南在其《景德镇陶录》中记载,画珐琅是以金属铜做器骨(胎),用五颜六色的瓷粉(珐琅釉)经烧制而成。简单的说,就是先于红铜胎上涂施白色珐琅釉,入窑烧结后,使其表面平滑,然后以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绘饰图案,再经焙烧而成。画珐琅富有绘画趣味,故又称“珐琅画”。乾隆时期的画珐琅工艺,发展突飞猛进。乾隆皇帝酷爱珐琅工艺,还积极支持画珐琅的生产,还命令宫廷画家多次参加画珐琅的生产,质量高,许多前所未见的新作品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在图案、色彩、器型等方面都有所创意,有所突破。
拍品撇口、长颈、颈上三道弦纹,六棱腹、外撇足。通体黄釉珐琅彩为地绘缠枝花卉,色彩艳丽,花朵妍放,多姿多彩,繁缛得当,为清乾隆时期瓷器纹饰典型风格。腹面六棱各有开光,开光内以绘制花鸟图,六面风景,各有不同,呈色鲜明,尽显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画面处理多采取色彩渲染的手法,增加了层次感和立体效果,手法颇有几分西方油画的风格。整器造型别致,釉料色阶变化多而光洁,珐琅彩亮丽精美,画面层次分明,纹饰优美,为清乾隆时期典型的造办处所制之品。《宫中进单》0679号记载: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粤海关监督德魁进珐琅六方瓶一对。本品或许为其中之一。
花鸟图为清乾隆时期画珐琅典型纹饰,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画珐琅花鸟盖罐(《明清珐琅器展览图录》,页228,图116)和清乾隆画珐琅花鸟双耳瓶(《明清珐琅器展览图录》,页232,图113),皆绘有花鸟图。前者铜胎,器腹以卷草纹为锦,四面开光内绘各种花鸟,并与两开光间装饰十字架形的图案。后者亦铜胎,腹部堑成四楞式,四开光内施白珐琅为地,绘各种花鸟。花鸟图采用西洋式画法,流露出中西合璧式的装饰风格。
此种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是乾隆时期的特色。自康熙以来,由于不断聘请西方传教士指导,宫廷造办处的画珐琅工艺水平在乾隆年间达到顶峰,将西方的透视原理融入中国传统的绘画技巧,突出明暗反差变化。其用笔光滑平柔,几乎看不到笔触,色彩绚丽丰富,并运用焦点透视方式,使画面上的人物及背景上的建筑物,具有光线明暗的立体效果。这些都是制瓷匠师将西洋画法掺入珐琅彩瓷绘技艺中的结果。整个图案从题材到画法都是西洋风格,是乾隆珐琅器受西洋画风影响的典型之作。
翻阅公私典藏,此种西洋风格画珐琅器在乾隆朝极为盛行,现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画珐琅开光西洋风景人物图六方瓶(《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篇5》,页103,图70),与拍品器形相似,可资比较。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画珐琅西方人物方瓶(《故宫珐琅器选萃》,图47),通体绿釉四面开光珐琅彩为地绘缠枝花卉,器腹四面开光绘西方人物。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画珐琅西洋人物瓶(《明清珐琅器展览图录》,页267,图146),铜胎,外表饰缠枝花果为锦,腹部开光绘西洋风景与人物。二者风格皆与本品相似,可资比较。
这件弥足珍贵的开光花鸟纹瓶是乾隆时期的御制器物,其精湛细腻的工艺尽得当时宫廷珐琅器之神韵。此器的珐琅料及施彩均为上乘,外观美不胜收。拍品集彩绘、描金、开光等多种工艺于一身,充分反映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因其工艺精良,色彩妍丽,构图精美,殊为难得。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篇5》,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页103,图70
《故宫珐琅器选萃》,国立故宫博物院,1999年,图47
《明清珐琅器展览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1971年,页267,图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