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91 清康熙 铜鎏金嵌宝石无量寿佛坐像

铜鎏金嵌宝石无量寿佛坐像
拍品信息
LOT号 0991 作品名称 清康熙 铜鎏金嵌宝石无量寿佛坐像
作者 -- 尺寸 高44cm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4,800,000-6,800,000 成交价 RMB 10,695,000
材质 形制

铭文:「六十六」(九十九尊之六十六号)
注释:内藏经文三十四卷
来源:伦敦佳士得,2010年11月9日,编号121
说明:清代康熙时期宫廷对藏传佛教支持有加,使得宫廷佛教造像达到兴盛。康熙造像铜质厚重,铸工精良,深得后人赞誉珍赏,素为藏家所重。此时期造像内容多以无量寿佛为主,功能有二,一为赏赐蒙古王公,因为康熙时期,清朝与准噶尔部蒙古接连发生冲突,战事仍频,康熙帝率军亲征,需要随带佛像作为赐物,故清宫便生产一批体型较小的无量寿佛以便携带。其二为皇家寺庙供奉之用。康熙帝之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笃信佛教,皇帝御令铸制佛像,或为敬奉祖母,以诚其心,置于宫中寺庙供奉。同时,寺庙法事活动的核心是为皇帝祈寿,这一点至康熙晚年尤为重要,因为康熙帝晚年疾病缠身,身心憔悴,在喇嘛哲布尊丹巴的指导下,传授长寿秘法及长寿佛之灌顶,促使皇帝本人诚心转向佛教信仰。宫中唐卡供奉以白度母为主,铜金造像则常见无量寿佛,也是出于此因。
本拍品的铜底板虽遭开撬,反为让人清晰看到装脏痕迹以及底座内膛的「六十六」铭款,能为后人追溯造像源起,以供研究。同类带有数字款的造像曾经出现于2013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编号6119的铜鎏金嵌宝石无量寿佛,铭款为「七十三」;亦可见伦敦苏富比2014年11月5日编号18之御制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底施「七十四」款,伦敦苏富比2012年5月16日编号218之御制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底施「八十七」款,尺寸及装饰手法都十分相近,故可推断本拍品来自成组造像。另见Ulrich von Schroeder,《Indo-Tibetan Bronzes》,香港,1981年,页152,图版152A及152B,亦同为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据作者引述整组造像或有108尊之多,是由宫廷御作坊奉康熙皇帝钦命铸作,故本拍品之数字款当为左证佳例。
无量寿佛是藏传佛教信仰中极为重要的神明,因祂能满足现世人间众生对于福寿绵长的追求,亦能引接众生在死后超脱轮回之苦,前往美好的西方极乐世界。本尊无量寿佛面庞青春俊秀,面相慈和,带着童稚般纯真的微笑。头戴枝叶繁密的宝冠,五片冠叶均以缕空作饰,珊瑚、青金石、绿松石交错镶嵌,色彩各异,极显华贵。发髻上方以珊瑚作顶严,耳垂圆珰,缯带于耳后向外扬起,尾端亦嵌硕大珊瑚。胸前饰三重项链,珠粒圆润匀称,手镯、臂钏、脚镯都是精工细作,所镶嵌的各色珠石鲜艳夺目,身上的装饰满带宫廷的华丽气息,堪称完美。
胸部肌肉丰满圆润,身姿挺拔,腰腹柔和细软。左右手交迭,施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上。披肩、绸裙之边缘錾刻细密而清晰缠枝莲花纹,更彰显其华丽高贵之感。帛带缠于双臂,并垂落于双层莲花座前,莲瓣样式独特,瓣身厚实饱满,束腰内收,瓣尖的卷草变作如意云头,匠心独到。通体鎏金,金色锃亮,确实为康熙时期宫中大气之作,甚值藏家收藏及供养。
参阅:北京保利,2013年12月5日,编号6119《印藏青铜器》,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著,香港,1981年,页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