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11 宋 定窑佛莲洗

定窑佛莲洗
拍品信息
LOT号 0111 作品名称 宋 定窑佛莲洗
作者 -- 尺寸 直径11cm 创作年代
估价 40,000-6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敞口,圈足,芒口覆烧。盘心及内壁刻莲花纹饰,造型生动,布局疏朗典雅。刻花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装饰技法,北宋定窑刻花以其线条纤细流畅、刀法娴熟精湛而为宋代刻花之冠。花纹轮廓线的一侧呈单线,另一侧呈双线,双线由外粗内细的线条组成,这种以复合线组成的刻花是定窑刻花器的一大特征。
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以产白瓷而驰名。宋代是定窑的发展时期,产量、质量及制作工艺较五代有明显提高。定窑瓷器多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酱釉、褐釉、绿釉等品种。宋代白釉颜色偏黄,唐代定窑白釉呈色偏青,在造型曲线转折变化的积釉处,常呈现较明显的青白色。这是区别唐宋定窑白瓷的重要依据。宋代定窑白釉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所谓的“泪痕”。这是上釉过程中,釉浆流淌的痕迹,“泪痕”厚处均有明显的偏黄色。无论是正烧,还是覆烧,“泪痕”流向均是自上往下流淌。这是鉴定定窑瓷器尤其要仔细观察的重要特征。
参阅:《定窑》,白瓷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1987年11月,图110至113
莲花与八宝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1.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比喻莲花出于水而不为污泥所染也。(五浊者,即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2.不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共俱,比喻莲华,虽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3.戒香充满。菩萨修行,放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故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比喻莲华开敷,妙香广布,遐迩皆闻也。
4.本体清净。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着,比喻莲华生时虽处污泥浊水,而自然洁净无所染也。
5.面相熙怡。熙,和乐貌。怡,喜悦也,菩萨心常禅悦,则面无颦蹙,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比喻莲华开时,令诸见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
6.柔软不涩。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谓菩萨修慈善之行,复于闭法无所滞碍,充于内而形于外,故体常清净,柔软细纱而不粗涩,比喻莲华,体性柔软而复润泽也。
7.见者皆吉。菩萨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见者咸获吉祥,比喻莲华,芬馥美妙,人或眼见及梦见者皆吉祥也。
8.开敷具足。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比喻莲华开敷而其华果具足也。
9.成熟清净。菩萨修因既圆,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咸得六根清净,比喻莲华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示得清净也。(六根者,即眼根、耳根、鼻根、身根、意根。)
10.生已有想。菩萨初生之时,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比喻莲华初生之时,虽未见花,凡诸人众,咸生已有莲华之想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维摩经?佛国品》曰:“不着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说明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佛祖就是出于淤泥间挺然而出,证得正觉,得大自在。虽然超脱凡俗却不离世间法。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的这种理想。况且,莲花本身也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莲贵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
唐朝诗人李商隐赞誉荷花曾写下著名的诗句: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八宝:
“宝”是指“佛八宝”,藏传佛教称“八瑞相”或“八吉祥”,为佛教当中八种吉祥供养法器,常用于供养佛像,装饰佛堂。“八宝”分别为:一法轮 二宝螺 三宝伞 四幢 五莲花 六宝瓶 七双鱼 八吉祥结。相传释迦牟尼佛诞生时,天上献上种种供品,此八宝即为天人所供,故密乘行人常用此来供奉佛祖、装饰佛坛(堂)。
一 法轮:藏称“阔罗”,又称金轮或宝轮,形似车轮,以车轮之圆形象征佛法玄妙圆满,圆轮之旋转不息而能无坚不摧,是佛法的象征,佛经中有“大法圆满,万世不息”之语,法轮常转,表示佛法永恒,法力无边。因此在七珍八宝中都有法轮在内。它也代表佛陀的手掌。此象征法轮常转,而轮之八福,有说代表“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有说代表佛陀八相成道。它有三种意涵;(一)摧破之意:因佛法能摧破众生之罪恶,犹如转轮圣王之轮宝,能辗摧山丘岩石,故喻之为法车仑。(二)辗转之意:因佛之说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犹如车轮辗转不停故称法仑。(三)圆满之意:因佛所说职教法圆满无缺,故以轮之圆满喻之,而称法车仑。在《大智度论》卷二十五中说:“佛转法车仑,一切世间天及人中无疑无遮。遇佛法车仑,一切烦恼毒皆灭,一切邪见、疑悔、灭害皆悉灭消。
二 宝螺:藏称“东嘎”又称法螺、法赢、金刚螺。因为大型海螺可以吹奏,能发出妙音,欢愉人类,故用来比喻佛之说法犹如螺声之传扬广被。在经典中常以法螺之音悠扬深远来比喻佛陀说法之妙音,故有“具菩萨意,妙音吉祥”之经语。如《法华经?序品》中说:“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法螺还作为法器使用,有号召天神,降伏妖魔之作用。它代表佛陀的三条颈纹。佛陀的法音广大悠扬,如白海螺一般清净美好,使一切有情人于解脱。在mi教之中,法螺是灌顶所必须的法器之一。在《略出经》中所记载,灌顶时,汝应转动诸佛之法车仑,当吹无上法螺,遍传大法声于一切处。《不空?索经》卷十八《世间成就品》也记载,众生闻法螺声,能灭重罪,或往生西方极乐国。
三 宝伞:藏语称“斗”。又称华盖、天盖、伞盖。佛经中专门有一本《大白伞盖》经,其中有《张驰自如,曲复众生》之句,故伞盖又称“白盖”,宝伞形似宝幢,只不过幢幅短而层数多,上面有花作为装饰,多张盖于佛像之上。本是遮蔽日光雨水之用,因而象征守护佛法,又由于它是帝王高僧的仪仗用具,因此也含有崇高尊贵之意。在经典中宝伞有王者和法王释尊象征的含意。经典中,为了赞叹佛陀的尊贵,在《大宝积经》卷十一《密迹金刚力士会》描写供养佛陀的花化为伞盖的情景。说;“皆各散花奉事贡上。密迹金刚力士将其散花化为华盖,承佛之威神,是诸华盖盛来佛所,绕佛及密迹金刚力士三匝,又其宝盖住虚空中,当于佛上,是宝盖出如此无此无比好妙之声。这是以宝伞来供养佛陀,表达诚敬皈命之意。而大白伞盖佛母、金刚催天持宝盖,则表示覆盖保护一切有情之意。宝伞代表佛顶,在汉地名为白伞,置于佛陀顶上,能遮蔽风日。伞在古印度原为贵族、皇室所用,象征尊贵威势,在此表示行者具足大威势,能除一切魔障,清净吉祥。献上宝伞祈愿众生离苦得乐。
四 宝幢;藏语称“尖参”,又称天幢、法幢、胜利幢、尊胜幢等。为旗的一种。由古印度的军旗演变而来。即附有种种丝帛,用以庄严菩萨和道场的旗帜。象征佛法战胜邪魔外道,解除一切烦恼。佛经中根据其功能化为《偏复三千,净能切业》的经语,其上饰以彩绸,使其既有保护美化作用,又有降伏妖魔的功能。它代表佛陀无上正等正觉,是为佛教的胜利,故以尊胜幢来表征。装在古代为军队所用,代表胜利。在此代表除一切烦恼魔障得大胜利,究竟解脱。其呈圆柱形,不象伞一般可以曲张,也有以铜制成,外表鎏金,矗立于殿宇四角。宝幢常以诸多宝物严饰。在《百宝口抄,地藏法》中说:“幢幡上有宝珠,故名宝幢。是则净菩提心体,万行依之成就。宝珠无垢位八九往心是也,置高幢上两众宝,自他受用第十秘密装严住心,余数不共三密数修行也”可见宝幢亦象征众生清净菩提心体。
五 莲花:藏称“白玛”又名莲华、荷花,常见有白莲花、青莲花、紫莲花,通常于夏季开花,味香色美,生于污泥之中,而开洁净之花,是佛教中最常见的持物与纹饰之一,主要是取出污泥而不染,象征能跳脱一切烦恼与罪恶,升华至洁净澄明境地,进而修成正果。在经典中,形容佛眼之微妙,即以其叶为喻;口气之香洁则以其花为喻。也常以莲花比喻菩萨慈悲柔和、晴朗澄澈,其眼妙如青莲花。印度古来即珍视此花。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传说天地开辟之始,毗湿奴神之脐中出莲花,花中有梵天,结跏趺坐,创造万物;又毗湿奴神及其配偶神皆以莲花为表征。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中说:“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妙香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故以莲花比喻所修之十种善法,即:一、离诸染污二、不与恶俱三、戒香充满四、本体清净五面相熙怡六柔软不涩七、见者皆吉八、开敷具足九、成熟清净十、生己有想。在《白衣观音法》中并说,赤莲花是可爱色,为敬爱法之物。白莲花表净菩提心。《多罗尊法》中则说青莲是清净无垢之意。莲花代表佛陀的舌头。象征佛以广长舌说一切法,便众生都能悟入开示佛之见。献上莲花,祈愿消除众生的无明,得到悟一切的智慧。
六 宝瓶:代表佛陀的颈,因佛法皆由佛陀口中流出,故它又为教法教理的表征。献上宝瓶时,亦代表祈愿众生获得这圆满无上的教义。藏称“翁巴”又称如意瓶、吉祥瓶、瑜伽瓶、德瓶、贤瓶。汉地称罐,其形状呈长圆,腹部较大,佛经中根据其用途及形状归纳为《福智圆满,具定无漏》二句,其顶部饰以图案,二侧饰以飘带,是常见的供养器皿之一,为无量寿佛的手持物,故象征灵魄永生不死,可以插花或装净水以供奉神佛。于密教盛装阏伽瓶,特称为阏伽瓶。其余之名称为美称德瓶。又灌顶时所持用之宝瓶,则称为灌顶瓶。而甘露瓶更有平息烦恼灾障之意。在《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二中说:“复想摩里支菩萨亦月轮中坐,身如秋月之色,面园如月,作童女相。眼如白优钵罗花,身着白衣种种庄严,普相圆满,光焰如火,为消灾故持甘露瓶,常流甘露,为热恼众生以甘露济度。
七 双鱼;代表佛陀的双目。此代表佛眼慈视众生,故又为智慧的表征,供养吉祥的双鱼,祈愿消除众生的无明,得到悟一切的智慧。藏称“赛聂”,又称金鱼、黄金鱼。因为鱼能悠游于水中,象征佛教超越世间,自由辽阔,鱼的生性活泼好游,能解脱种种磨难,这和佛经中的“坚固活泼,解脱坏劫”不谋而合,而佛经中也有莲华王舍身为鱼以渡人的故事,因此将鱼视为吉祥的象征。鱼行水中,畅通无碍,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间,自由阔达,得以解脱的修行者。藏传佛教中常以雌雄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复苏、永生、再生等意。金鱼还有慧眼之意,因为鱼眼可以透视浑浊的泥水。
八 吉祥结:它代表佛陀的心,又称为无尽结,因为此结为无首无端,代表佛陀心法无尽。此结亦可视为两个“卐”字交搭而成,因此亦为心脉的表征。藏密中常以此结为信众佩戴加持。藏称“白武”吉祥结较为原始的意义象征着爱情和献身。吉祥结为长条作回环状盘旋的一种装饰,呈菱形,上有花环装饰,原为古印度用的一种花饰图案,后用到佛教的装饰上,佛经中称其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在佛教艺术中运用比较广泛。因为绳结的形状回旋盘绕连绵不断,象征佛法连环贯彻而无止尽,含有长久永恒之意。佛教里的吉祥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又被称为中国结、中华结,含有团结、团圆、美满和吉祥如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