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31 清雍正 宜兴窑梅瓶

宜兴窑梅瓶
拍品信息
LOT号 0031 作品名称 清雍正 宜兴窑梅瓶
作者 -- 尺寸 高25cm 创作年代 清雍正
估价 无底价 成交价 RMB 6,900
材质 形制


有伤
窑变釉,顾名思义,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可能呈现出意外的釉色效果,俗语有“窑变无双”,就是指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现。最初,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往往被砸碎。明代时,人们还是无法预测窑变的发生,因此窑变被认为是“怪胎”,统统销毁。随着人们对窑变釉认识的深入,窑变的未知美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窑火给釉面造成的未知,看久后反而让人回味无穷,到了清代,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已被视为一种祥瑞,甚至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除景德镇官窑之外,宜兴也是窑变釉生产的重要窑口。
此件梅瓶形体端重浑圆,饱满挺秀,制器严谨。表面窑变色釉不同于常见的火红、艳蓝,为沉静内蕴的月白釉。这是宜钧的常态色泽,天青、天蓝、月白等色,均是用灰白陶胎在1150摄氏度左右烧成。颜色隐约深浅起伏,釉中可见细腻如兔毛丝絮的细毛纹,釉汁熔融流淌自然,美仑美奂。底足为仿钧瓷铁胎,刷酱色釉。此瓶无需人工雕饰,天然韵致自成,不借雕饰之美而独以其变幻色彩赢得世人青睐。
参阅:1.《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VOLUME 2, John Ayers, 1999年,页201,图136
2.《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大系之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9月,页212至213,图191至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