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22 明洪武 龙泉窑莲花折沿大盘

龙泉窑莲花折沿大盘
拍品信息
LOT号 0022 作品名称 明洪武 龙泉窑莲花折沿大盘
作者 -- 尺寸 直径50cm 创作年代 明洪武
估价 120,000-150,000 成交价 RMB 299,000
材质 形制


口小修
这是一件明早期的以刻花为主印花为辅的龙泉官窑折沿圆口大盘,器形较大,厚胎厚釉,釉质淳厚润泽,釉色葱绿。敝口、折沿、圆唇、弧腹、坦底、底足包釉,留有垫具痕。明代早期,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龙泉窑的生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大明会典》一百九十四卷的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696年),明廷供用,部分“行移饶、处等府烧造”。“饶”为大家熟知的景德镇官窑,而“处”就是八十年代被发现的明初龙泉官窑。显示龙泉窑在明初曾为宫廷而烧造,其器物造型和图案的特点与同时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的产品相似,为宫廷统一设计,统一监制。由于是根据宫廷所需产品的定样而生产,所以龙泉窑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器形硕大、壁厚器重、制作精良、纹饰富丽的各类器物,其中就包括此类大盘。此件明早期龙泉刻印花折沿圆口大盘,口沿上刻划一周回字纹。内壁刻划缠枝莲纹,繁密而不纷乱,盘心刻剔席纹。刻印花技法娴熟,纹饰清晰,流畅自如。突显出明代龙泉窑繁缛华丽的典型装饰风格。此盘与同时期风格相近的青花与釉里红器均是明初宫廷陶瓷之瑰宝,但由于青花和釉里红在洪武时期极负盛名,故大部分藏家容易忽视龙泉窑精品的收藏价值,两者市场价格差距近百余倍之多。
参阅:1.《トプカプ宫殿的名品》,九州岛陶瓷文化馆,1995年,页12,图5。
2.《托普卡普宫殿秘藏东洋陶瓷の至宝展》,出光美术馆,1990年,图8。
3.《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大系之青花釉里红上》,商务印书馆,2000年8月,页228至229,图211。
4.《THE JINGGUANTANG COLLECTION》,佳士得香港,1996年11月3日,图539。
合大道之审美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士听了道,勤奋地实行。中士听了道,半信半疑。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就不够格称为道。因此古语说: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高尚的德好像低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疲弱,诚实的德好像背弃,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迟迟才能完成,最完美的乐声听不到,最完美的形象看不见。“道”幽隐而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使万物开始,并且使它终结。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辐射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哲学、军事、艺术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老子“天人合一”、“大象无形”、“有无相生”、“奇正相生”等理论,是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哲学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审美里,光鲜耀眼的形式美只是表面现象,具有局限性和虚伪性,它不能体现宇宙万物的本质,执迷于这些外在之华,就不能静心的修德悟道,获得真理,相反地,那些表面看上去“拙”、“讷”的美,却能“处其厚”,“处其实”,能够体现“道”之根本。老子眼中的美在于“淡乎其无味”,这里的“味”已经不是味道的“味”,而是一种恬淡和谐的趣味。无论是朴实的、稚拙的,还是平淡的。其共同点都符合“道”之精神。可见“道”是老子美学的规律和本质所在,“道”除了具备朴素、自然之美外,还体现着一种奇妙虚玄的美。这是“道”本身所固有的美,它不重视物象界缤纷的色彩而极力追求如诗般的素朴淡雅。老子树立的这种单纯、自然、和谐的审美理想对后世几千年的传统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单色釉瓷器自然天成的美便得益于此。
宋瓷创造了华夏文明史上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同时也是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瓷从思想内核、工艺技巧到艺术形式无不臻至化境,可谓高山仰止。宋瓷艺术以其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与唐瓷的恢弘富丽、恣纵豪放形成鲜明的对照,凸显沉着静敛、慎独幽思的人格化魅力,较之元瓷的俗情又多出几分文人雅士的矜持与高逸。
此时宋代瓷工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一些以州命名的瓷窑体系特点明显,令后人一目了然。比如有代表性的汝窑、定、官窑“汁水莹润如堆脂”,象青玉一般的质地;再如钧窑天兰釉,象天空般湛蓝;再如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品种,都巧夺天工般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所以说宋时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至此,一个全新的美学时代到来了。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道学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审美观。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审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并将以釉色之美取胜的单色釉瓷器推上了高峰。
有人说陶瓷是“火的艺术”,单色釉瓷器便是对这句话最完美的诠释,摒弃雕琢伪饰,极力追求釉色的自然之美。这种自然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呈色是釉中金属着色元素在“火”这个自然力的作用下产生,没有人为痕迹,自然天成。二是它的颜色反应着大自然的颜色,如“珊瑚红”,“天青”,“月白”,“梅子青”“茶叶末釉”等等,这些形象的比喻说明了釉色呈现的自然之美。
乾隆御制诗曰:“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辰星看。”宋瓷的纯色之雅即便是一如乾隆天子之贵都甚难得窥其珍美。而明清两代皇帝为求得宋人之精髓风采,多费心仿制,其中不乏可相媲美的珍瓷美器。作此专场为遥追宋瓷之古韵,品明清之意蕴,更体会先古哲人老子所推崇的自然之美,至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