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411 范曾 荷塘 镜心

荷塘
拍品信息
LOT号 5411 作品名称 范曾 荷塘 镜心
作者 范曾 尺寸 69×46cm 创作年代 --
估价 300,000-400,000 成交价 RMB 713,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乙丑,十翼,范曾。
钤印:十翼福来、江东范曾、丁丑
说明:经“饮兰山房”徐斗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报告。
范曾艺术专题
不管从何种意义上说,范曾在当代中国艺术界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中国人物画变革发展进程中,范曾就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当时,范曾的画靡被画坛,影响波及东瀛,拥有大批追随者。而到今天,范曾更是一个无法绕过的所在。
范曾早年也受过严格的写实训练。在绘画体系上,范曾属于徐悲鸿、蒋兆和的写实主义体系。作为新一代学院派画家,范曾不可能不受到写实主义观念的深刻影响。身为蒋兆和的学生,范曾在人物画创作上,也可谓得其衣钵真传。不过,他以线和水墨的变化来造型,在用线和笔墨的变化上,较之蒋兆和更为恣肆、放任,这与他对任伯年的取法大有关系——这一点对当代国画人物画创作影响尤大。范曾在其人物画创作中,已显出较强烈的变形和现代意识——笔力强悍,线条劲折,试图用线的写意来打破写实对形的辖制,而范曾在很大程度上已做到了这一点。从范曾开始,国画人物画创作基本建立起以线和笔墨造型的观念,并由此进一步和西方素描拉开了距离。
范曾的人物画无疑更接受传统人物画的本源,同时又深具现代意味。最初,其人物画以迥异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模式化、政治化的人物造型形象,以古代先贤和文化名人为题材,以传统文人画的笔墨为表现手段,率先冲破了笼罩中国画三十余年的意识形态化倾向,为中国人物画的审美转换提供了契机。而他的以线赋形,强调骨法用笔和笔墨表现的创作观念和实践更是打破了写实主义对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绝对笼罩,将现代人物画由写实向写意推进了一大步。他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素描对线条表现的制约,而使现代国画人物画创作更具写意性。
与其画作一样,范曾的书法也充满个人魅力。几乎他所有关乎绘画的论断,都能在其书法创作中一一呈现。范曾的书法结构遵循着传统的楷书基本原则,整体结体力求方正,在方正中求险峻,但又保持着均衡的态度。其楷书中另一个独特之处是顿挫与平缓的变化、粗画与细画的变化和延长与缩短的变化。顿挫与平缓的变化在范曾楷书中始终存在。其顿挫与平缓的对比很强烈,形成了鲜明的节奏感;而对笔画的延长与缩短变化的独特处理也使范曾书法充满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张力。
无论如何,范曾国画人物画创作,作为当代美术史上的一个阶段性标志是不容忽视的。本专题推出的二十余件范曾各个时期所作,涵括范曾各种历史人物题材作品,以及各时期书法作品,所有作品基本都由范曾本人指定的独家鉴定机构“饮兰山房”确认为真迹并出具证书,系近年来拍卖市场上仅见的规模化范曾艺术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