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518 明 素犀角摆件

素犀角摆件
拍品信息
LOT号 4518 作品名称 明 素犀角摆件
作者 -- 尺寸 长7.3cm;高6cm 创作年代
估价 300,000-400,000 成交价 RMB 448,000
材质 形制


“不尽雕琢,半留本色”,本拍品取亚洲犀牛角之精华,仅削去皮层不琢一刀,不增一饰,利用犀角的天然纹理乃至瑕疵,稍加打磨即成一器,淳朴可爱。此类素器与琢器相比,虽无任何雕琢装饰,却别有一番风味,丝毫不逊于那些名家巧雕之品,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与意蕴。当人们感受到犀牛角质的自然之美,了解到此物天然就具有优美的色调、纹理、光泽等让人身心愉悦的视觉美学特性之后,一定会尽可能展示其优异的材质,如同明代的木质家具一般,其所用良材一般色调深沉,稳重大方美观,雕花过多反而掩盖了木质本身的优点,就如同画蛇添足了,竹木牙角一类工艺均有此特点。
整器玲珑小巧,呈色浓郁深沉,线条自然流畅,随形而置,其下配以象牙雕座,亦以素器示人,不加雕花,与犀角摆件相得彰宜,颇为巧妙。其充分显示出犀角的自然美,因长期把玩,而包浆莹润。此物因其形,既可置于案头,又可把玩于手,亦能用以镇纸,事事皆宜,甚是可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中即提及犀角纸镇是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器。对于以犀角为镇的说法,古时多有提及,如唐代诗人杜牧有《杜秋娘诗》一首,文曰:“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因其诗句,后有“镇帷犀”一说,亦作镇帏犀,是指挂在帷帐四角防止牵动的犀角。宋代大文豪苏轼亦在其《四时词》之四中道:“夜风摇动镇帷犀,酒醒梦回闻雪落”;又有《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云:“寳篆烟消烛影低,枕屏摇动镇帏犀”。后有清初著名诗人、词人朱彝尊在其《风怀二百韵》中咏道:“炉亟熏凫藻,卮须引鹤吭。象梳收髢堕,犀角镇心恇”,可见犀角镇的使用于文人雅士之间颇为流行。
人们早就将犀角视为“物之珍”、“国之宝”,故为求美观,犀角容器的表面多施以雕工,装饰技巧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犀角兴于明朝中业,盛于晚明至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顺治至康熙年间(1644-1722)犀角杯基本上是沿用明朝晚期的纹饰,但风格不同,刻工有别,造型趋势多样化,山水人物和极富诗意的作品较多,工艺更趋成熟。此犀角摆件为实心,底呈微窝状,其整体光素无纹,又以犀角的天然造型为基准稍加打磨而成,细腻的线条天然可人,将犀角原料美丽的光泽和质感展现在人们面前,又因年代久远而略有开片,更显其古。明代佳器多素雅大气,艺匠若得以良材,皆是利用其天然纹理,几乎一点不加雕琢,以一分人工、九分天然之工,从而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观此摆件,虽体量不大,却可谓小中见大,摩挲细润,把玩于手颇具意蕴,实为不可多得的文房之器。光素器自古就颇受有识之士的青睐,独爱其净洁之姿。
参阅:霍满棠《中国的犀角雕刻珍赏》,页一○四、页一一一。
重107.7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