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772 文徵明 1520年作 松泉高逸图 立轴

松泉高逸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772 作品名称 文徵明 1520年作 松泉高逸图 立轴
作者 文徵明 尺寸 138×30cm 创作年代 1520年作
估价 12,000,000-18,000,000 成交价 RMB 13,44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嘉靖庚子七月既望,积雨初霁,山斋踈豁,偶得古帋,仿叔明笔意写松泉高逸图。征明,时年七十有一。
钤印:征、明
来源:美国资深藏家珍藏并提供。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松泉高逸图》图小析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王健
据款识可知,此作为文徵明1540年所作,时文徵明71岁。画家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后,多日的阴雨停歇了,天空放晴,湿润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宽敞的书斋中,明窗净几之下,作画的兴致和欲望油然而生,拿出偶得的古代佳楮,按照心目中时时追法的偶像元代画家王蒙的画意创作了此幅《松泉高逸图》轴。
山谷中,茂密的松柏下,一高士手拿卷轴,闲适的向远处眺望,仿佛在仰望在蓝天上闲云,抑或聆听山泉,溪水的淙淙声,又或被那林中的飞鸟吸引,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山石的皴法正如画家自己所言使用的正是王蒙的“牛毛皴”,繁线密点,皴擦苍莽,极得王蒙画法神髓。近景虬曲的松柏显然也是汲取了王蒙的图式、画法,并从中发展为具有文氏个人特征的风格面貌。画中高士儒雅的气质,闲适的心情,与王蒙笔下的人物也已不同,显然是文徵明个人的心性体现和自况。可见其虽言“法古”,但并不“泥古”,能够从前人的艺术中汲取养分,化为己有。
孙过庭在《书谱》中有“五乖五合”之说,其中“五合”为“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合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接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道及了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优秀书法作品的几个内在和外在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条件。在中国,书法、绘画一直以来是息息相通的姊妹艺术,不仅使用的工具材料相同,就创作宗旨而言,也无多大区别。因此,将“五合”用来考虑作者创作时的状态,满足这几个条件的画作也应当是令作者和观者获得身心享受和审美愉悦的雅事。而这件画作就是文徵明在“神怡务闲”、“时合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四合条件下创作而成的遣兴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