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768 沈周 深山幽居图 立轴

深山幽居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768 作品名称 沈周 深山幽居图 立轴
作者 沈周 尺寸 128.5×33cm 创作年代 --
估价 3,000,000-4,000,000 成交价 RMB 5,152,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倪迂标致令人想,步托邯郸转谬迂。笔踪要是存苍润,墨法还须入有无。沈周。
钤印:沈氏启南、白石翁、有竹居
鉴藏印:商丘宋荦审定真迹、胡培德印、名甫平生所好、十三世科甲之家。
题签:沈周仿倪瓒笔意,山水。九庵书。
说明:刘九庵题签。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早年从其“二父”和杜琼学习绘画,后又博采众长,出入宋元诸家,以“董巨”一脉山水体系为宗,又辅以南宋院体及元初赵孟俯之北宗健劲笔墨,而形成自家风貌。此作为沈石田仿元四家之倪云林笔意所作写意山水图轴,图以倪云林山水技法为基,而进一步将其风格进行变奏与演绎,从而呈现出沈石田山水画独特的体貌。此轴构图极似倪云林“一河两岸”的构图形式,然画至中部却又作湖心山石丛树,而变“一河两岸”的构图为“二河三岸”。这样的改变,使得画面所营造出来的视觉印象不仅具备了如同倪云林般的平远简淡,同时也透出一种蜿蜒层叠之感。山石肌理并未用倪云林所创之“折带皴”皴擦,而是以“披麻皴”配合横卧的苔点完成,此种风格亦是倪云林十分标准的树石风格。当然,此轴皴法以披麻为主之外,仍然不忘在边缘——尤其是画面下方之石块处——以方笔侧锋削折数笔,此几笔虽不能说是倪云林标准的“折带皴”笔法,但其隐含的意味恐怕与“折带皴”脱不了干系。画树则取倪云林“简笔群树”的画法,先以淡墨干笔皴写枝干,然后再以浓墨醒笔,醒笔的范围亦涵盖绝大多数淡墨部分。至于树形和出枝方式均于倪云林一般无二,可见沈石田对于倪云林风格之追摹,并达到了相当明确的程度。
刘九庵先生言此轴为“沈周仿倪瓒写意山水”,观其构图布局、石法树法确无疑脱胎于倪云林笔墨,然沈石田又在此之上将云林之法变为沈氏风格。比如构图之法,沈石田异同于倪云林之处上面已做过赘述。再比如沈石田画树固然酷似倪云林,然其枯树枝端“横笔小枝”的画法就比倪云林更简化而大。虽同样是象征意义的简化,倪云林之树仍用细小而多的横笔表现枯枝槎枒之状,仍保留了树木的生态;而沈石田则将此处简化成带有公式化的横笔,远离视觉造型而接近笔墨游戏,此是二者于树法上的最大差异。再有就是沈石田的山石皴法虽备倪氏折带、披麻、卧苔等典型笔法,然细细观之又不全是出自倪云林一人,而是采用类似徐贲、陈汝言的披麻皴,配合王蒙的解锁皴再揉进倪云林的折带皴综合而成。最后便是倪云林山水画中通常不画一人,着力体现一种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此图中则画一高士于树下观景神思,又添错落房屋于景中,画面少了几分萧瑟而多了几分世俗人气。
统观此山水立轴,虽在构图、运势、石法、树法各个方面均颇似倪云林画境笔意,但每个环节却都有沈石田独到的个人风格,故而此作可说是沈周借倪瓒酒杯而浇自己块垒的“仿”中有“破”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