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745 徐渭 蕉石牡丹 立轴

蕉石牡丹
拍品信息
LOT号 3745 作品名称 徐渭 蕉石牡丹 立轴
作者 徐渭 尺寸 195×99cm 创作年代 --
估价 4,5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9,184,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280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
著录:1.《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海博物馆编,第767页,第37号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
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三册,第350页,沪1-1119,文物出版社,1995年3月。
3.《梦园书画录》卷十二,见《历代书画录辑刊》第四册第859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题识:知道行家学不来,烂涂蕉叶倒莓苔。凭伊遮盖无盐墨,免倩臙旨抹瘿腮。青藤道士徐渭。
钤印:文长、天池山人
鉴藏印:方浚颐(清):曾在方梦园家
景其浚(清):郁兰堂珍赏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
说明:1.此轴原藏上海博物馆,后退赔。
2.《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徐渭》第37号即采自本幅。
3.景其浚,字剑泉。咸丰二年(1852)清文宗登极壬子恩科进士,二甲二十三名。散馆授编修,官至内阁学士。
4.方浚颐(生卒年不详),字子箴,号梦园。定远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考取进士。同治八年(1869)授两淮盐运使。曾国藩督两江时,学士袁保恒主张增加盐价,方浚颐坚决反对。历任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道御史,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职。后退出政界,到扬州开设淮南书局。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著有《二知轩诗文集》、《忍斋诗文集》、《古香凹词》等著作,流传后世。
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剧家、军事家。
徐渭的牡丹和前人笔下设色浓艳的牡丹不同,纯用水墨绘制而成。以水墨画牡丹,前人只是偶尔为之,而徐渭的墨牡丹则用大笔写意,用墨点染花头和叶片。笔落纸上后,一笔中就有浓淡不同的变化,颇有明暗立体的感觉。此画中整个花头墨色润泽极富鲜活气息。再用中等墨色画出枝梗,然后以大笔水墨点叶,笔墨中有浓淡变化。整朵墨牡丹水墨挥洒,淋漓有致。画幅左边的芭蕉,以淡墨先勾出柄梗,再用墨以侧锋画出叶的一边,再画另一边。画叶时运笔由内向外,行笔快而有气魄。整株芭蕉以淡墨湿笔描绘,唯独一枝叶片垂首指向画面右下角,并用湿笔重墨描绘,好象与那朵奋力向上生长的墨牡丹在喁喁私语。
在绘画史上,继陈淳之后,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正是徐渭。他将水墨大写意花卉推向巅峰并创立—“青藤画派”。他一反过去写意花鸟画恬静安适的意趣,赋于笔下的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情感,抒发内心愤世嫉俗、激荡难平的情怀,让观众感受到作品那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也许其一生坎坷而悲惨的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而复杂的性格,正是其画风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且徐渭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创立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各家乃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