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733 文徵明 1548年作 自书诗卷 手卷

自书诗卷
拍品信息
LOT号 3733 作品名称 文徵明 1548年作 自书诗卷 手卷
作者 文徵明 尺寸 42×1150cm 创作年代 1548年作
估价 2,800,000-3,200,000 成交价 RMB 3,248,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手卷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213-214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
外签:明文徵明自出诗卷。乙酉夏玉笋堂珍藏。文。钤印:陈东阳印
题识:灯花:金茎吐穗粟累累,火树腾辉影陆离。紫晕凝芝春见跋,绛痕消蜡夜敲棋。心憎积雨何当霁,事卜明朝喜可知。一笑自开还自落,居然不受晓风吹。鸡声:乍鸣沧海日东升,再唱长安万户醒;风雨何曾迷晓漏,霜天还解散疏星。谁怜半夜灯前舞,常自冲寒马上听;此日山窗呼不起,壮心回首总凋零。蛙声:青灯背壁睡茫微,合合群蛙正绕堂;细雨黄昏频鼓吹,谁家青草旧池(塘)。年来水旱真难卜,我已公私付两忘;寄谢繁声休强聒,吴城明日是端阳。嘉靖戊申正月晦日,玉兰堂书旧作三首。征明。
钤印:停云、征明、文徵明印、玉兰堂印
鉴藏印:张允中(20世纪):张致和补萝盦记、致和审定、允中所得金石书画、张允中六十后审定真迹。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
说明:曾经李启严(1919-1984)群玉斋收藏。
来源:亚洲资深藏家珍藏并提供。
文徵明(1470-1559),原名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的书法作品向来以小楷最为精妙,但像本作这样的大字作品也同样不可多得。
本作书于嘉靖(1548年)戊申正月,是文徵明自录其在玉兰堂中所书的旧作七言律诗三首,所写的三首诗中首尾两首为节令诗,中间一首为咏怀诗。此时的文徵明已经逐渐步入老年,三篇诗文大都流露出他晚年壮志未酬的伤怀凄情。不难推想,文徵明在一年的正月——一年的伊始重新写下这些感伤的诗句,想起诗人年轻时意气勃发时的心境与经历,相形之下真是让人感叹不已。
文徵明的大字源自黄庭坚。有如长戈大戟般的有力笔画正好给了文徵明以寄托和发泄的途径,所以几乎所有传世的文徵明大字之作都让人看得惊心动魄,本作也不例外。那颤抖的笔触,有力的撇捺,无不饱含书家创作时的满腔澎湃。书卷两三字一行的布局也促成了这种力量感,令整张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文徵明的大字之作,其同时代的人就已经发出了“世所宝之”的慨叹,由此可见本卷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