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681 吕纪 芦雁图 手卷

芦雁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681 作品名称 吕纪 芦雁图 手卷
作者 吕纪 尺寸 33×876cm 创作年代 --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手卷
著录:《石渠宝笈》初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一册,第597页,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题识:吕纪。
钤印:四明吕纪
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乾隆鉴赏、宣统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说明:此卷为清宫原装裱。
吕纪(1477-?),字廷振,一作廷孙,号乐渔。鄞(今宁波)人。花鸟初学赵文进。时人袁中彻谓出于文进之上,馆于家,使摹仿唐宋诸家名笔。弘治间与林良同值仁智殿,为锦衣指挥使。所绘凤、鹤、孔翠、鸳鸯之属,杂以花树敷色浓郁,灿烂夺目。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清丽静谧平淡天真
——吕纪《芦雁图卷》赏鉴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刘金库
1922年秋的一天,住在紫禁城内的末代逊位皇帝溥仪将溥杰、溥佳兄弟传唤到自己的身边,将一批古玩名画,赏赐给他们带出紫禁城,存放在北海溥仪父亲的醇亲王府内,后来转运至天津日本租界内的“张园”,伪“满洲国”成立后收藏于伪满皇宫内的“小白楼”。
《芦雁图》卷就是溥仪从清宫带出的众多画作中的一卷。全卷纵33厘米,长876厘米。此卷被乾隆皇帝收藏在养心殿内,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被列为“上等”。
吕纪,字廷振,号乐愚,一作乐渔,浙江宁波人。明代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与林良同时被征,供事仁智殿,官锦衣卫指挥。吕纪是明代中期极负盛名的宫廷画家,以擅长画花鸟闻名于世。其画芦雁、凤鹤、鸳鸯之属,杂以花树浓郁,灿烁夺目。吕纪的花鸟画,工笔勾勒与水墨写意俱能,其画风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工整精丽,古艳夺目的院体画,代表了院体花鸟风格;另一种是粗劲雄放,兼工带写的水墨花鸟,风格与林良接近,两种画风均具有造化之妙。吕纪的作品笔墨丰富而有魄力,能将马远、夏圭在山水画中苍劲有力的画风及墨色变化运用到花鸟画中,工细中含有写意,本卷《芦雁图卷》即是后者。
此《芦雁图卷》绘飞雁、芦苇、浅渚等,芦雁飞、饮、伏、止,各展姿容,生趣勃然,野草摇曳,秋意盎然。设色淡雅,笔致在粗细之间。造型上则将融写实与写意融合,造型精准。用笔用墨干净爽利,图中芦雁祥和华美,绝去甜俗,功力和格调都高出同时院体画一筹。
此图与林良传世名迹《禽鸟图卷》(现藏吉林省博物馆)芦雁一段、《秋波聚禽图》(南京博物馆藏)的画风、画法一致。吕纪与林良一样,喜作水墨禽鸟,其画着色简淡,野禽生态自然,形神兼备,既属写意,又有写实倾向,他们对当时盛行的画花鸟必妍丽工致、钩勒填色的传统的画法大胆革新,开创我国绘画史上写意派的先河。
1945年,伪“满洲国”垮台后,伪皇宫收藏的一些古玩字画遣散流落到民间,当时长春的杨先生有幸收购了一批书画,其中有王蒙的《太白山图卷》(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吕纪的《芦雁图卷》、王绂的《墨竹图卷》等名迹。建国后,上交给东北文管会工作组,入藏当时的东北博物院(今辽宁省博物前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落实政策后,此图退还给杨家。该图卷为建国后首次公开露面,十分珍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