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426 清晚期 杨彭年款、曼生铭文半月壶

杨彭年款、曼生铭文半月壶
拍品信息
LOT号 3426 作品名称 清晚期 杨彭年款、曼生铭文半月壶
作者 -- 尺寸 长16.3cm 创作年代 清晚期
估价 90,000-11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底款:少峰
把款:彭年
铭文:茶香泉洌 曼生
杨彭年,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的紫砂陶艺大家。“制茗壶,得龚(春)、时(大彬)遗法”(陈曼生语),即舍弃了乾隆时用模子制壶的方法,恢复了时大彬手工拍打成型工艺。《耕砚田笔记》说他:“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故受到陈曼生的赏识,延聘至溧阳县署桑连理馆,不仅合作了一大批青史留名的“曼生壶”,而且还成为陈曼生学习制壶的老师。曼生仙逝后,他又与朱坚(石梅)、瞿应绍(子治)、乔重禧(宜园)等文人合作,创作了一大批镌刻铭文、图画的名壶,包括锡包砂壶。杨彭年擅长制作文采蜚然的文具,如仿国山碑笔筒、仿古井栏水孟等。砂器的铭文刻得好不说,“兼善刻竹刻锡,亦佳”(《耕砚田笔记》),堪称一代良工。
陈曼生(1768-1822年),名鸿寿,字子恭,又号曼公、西湖渔者等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斋轩名有阿曼陀室、桑连理馆等。他诗文书画皆胜,行书古雅,隶书超逸,尤长篆刻,为清代著名的浙派“西泠八家”之一。嘉庆六年(1801年)拔贡。当过宜兴附近的漂阳县令,后任江苏淮安同知。陈曼生未当官前就雅好紫砂茗壶,曾为“万泉”制壶题铭。官溧阳时,率领志同道合的幕僚郭频迦、江听香等,设计了众多简洁优雅的新壶形,人称“曼生十八式”,交杨彭年及其弟妹制壶。他们还撰写沏茶、沏壶、沏怀的一系列壶铭,并亲笔书写,以镌刻壶上;更发挥工铁笔的优势,把自己专门篆刻的印章钤烧壶上,将文学、书法、篆刻艺术引入壶艺,极大地强化了茗壶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