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126 徐悲鸿 1938年作 三狮图 镜心

三狮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126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38年作 三狮图 镜心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99×82cm 创作年代 1938年作
估价 16,000,000-20,000,000 成交价 RMB 21,28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1.《徐悲鸿作品集》第234-235页,文物出版社,2007年11月。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题识:玉舫先生雅正,廿七年夏仲写于渝州中央大学,悲鸿。
钤印:徐悲鸿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说明:此作据原藏家介绍1989年1月16日曾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卖,拍品图录号280号。
竟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竟投号牌
根据徐伯阳、金山合编的《徐悲鸿年谱》记载,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9月中央大学开始搬往重庆,11月中央大学美术系在重庆复课。1938年1月13日,徐悲鸿再次与蒋碧微分居,住进中大宿舍,当时徐悲鸿的生活基本上是在中央大学度过的,有许多作品是在中大宿舍中完成。6月中旬,徐悲鸿接受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中印文化协会和新加坡友人的邀请准备去印度和新加坡办展览。7月中旬,离开重庆赴桂林,一面整理画件,准备出国举办抗日赈灾展览,一面协助广西省教育厅督学满谦子,和张安治举办广西中学艺术教师暑期进修班,并于同年底到达香港后又远赴新加坡、印度,演绎了一幕为期四年海外抗日宣传、募捐筹款的伟大壮举。根据画中题记可以确认:《三狮图》是徐悲鸿1938年7月赴桂林前,在陪都重庆中央大学内所作的作品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悲鸿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面对着国土大片沦丧、人民饱受欺凌,他不遗馀力地奔走呼告,募捐、义卖以筹集更多的资金进行抗战;另外,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关于狮子的题材,表达了自己的浩然之气和抗战中对中国无限的希望。徐悲鸿曾于1938年1月上旬,就画过两幅关于狮子题材的画:《负伤之狮》,画一负伤之狮,一面奔跑,一面回头看着背后,含著有苦说不出的深意;另一幅《侧目》画一怒狮,侧视一条小小的毒蛇。这两幅画都强烈地表现出了徐悲鸿对于国家奋起的希望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蔑视。
此画描绘一只身姿挺拔、强健、威武的公狮立于岩石之上,右前腿抬起,四腿结实,脚步沉稳;头微抬,鬃毛立起,嘴张开,作仰天怒吼状。公狮的形象顶天立地,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狮子尾巴悬空,全身好像处于一种激动、愤慨的状态之下,传达出一种愤怒和力量。后面两只母狮处于画面右下角的位置,立于岩石之下,目光望向公狮,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在此画中,徐悲鸿显示出其成熟的风格,在整幅画的造型上来说,徐悲鸿运用中国传统的线条将狮子的形体准确、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画中很娴熟地运用了西方透视和解剖学的方法,简单几笔就将狮子的整个结构显现于纸上,前面公狮和后面两只母狮的比例关系和解剖关系都把握的极其准确。
其次,对画面节奏的把握非常恰当,运用浅淡的颜色将整个画面渲染,公狮的腿、身体、脚下的石头以及后面两只母狮都简单勾勒、描绘,但同时也不是其色彩,同时徐悲鸿特别突出公狮的头部,在对鬃毛的描绘上,运用了更多的重墨元素,增强了整幅画的力量感和肃穆感;公狮的眼睛成为整幅画的点睛之笔,眼睛瞪大,目光坚定,望向天空,一种愤慨的坚定气氛顿时贯穿全画。
相对于技法层次的东西,徐悲鸿更希望通过这幅画激起全民的爱国情怀,为保卫自己的祖国奋斗,同时传达抗日战争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1938年夏,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的时间。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结的伟大爱国者、文化斗士徐悲鸿先生,从侵略者踏入祖国的那一天起即为唤醒民众、支持抗战而不遗馀力地奔走呼号,募捐、义卖,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雄壮诗篇。
1938年7月,悲鸿先生离开重庆,于同年底到达香港后又远赴新加坡、印度,演绎了一幕为期四年海外抗日宣传、募捐筹款的伟大壮举。行动之外,徐悲鸿先生更在自己的创作中抒发爱国热情。《三狮图》无疑是这一心迹与豪情的又一真实写照。
根据画中题记可以确认:《三狮图》是徐悲鸿1938年7月赴海外前,在陪都重庆中央大学内所作的最后作品之一。
《三狮图》画面尺幅方正、巨大;雄师顶天立地,身姿挺拔、强健、威武,几乎占据了整幅画面;场景浓缩却异常辽阔高远;笔墨简练、精准传神;两只雌狮似乎预示着中华民族和抗日大业必将人丁兴旺,以吼狮为表现主题和内容,是极为珍稀的,称其为传世之凤毛与麟角,当是无庸质疑的。
此件《三狮图》,不论从作品的题材、情节、形态、气势、以及作品的篇幅、创作时间的特殊背景等各个方面,都全方位显现出作品特殊的历史、文化审美等多方面的综合价值。由此而产生的巨大的收藏和传承价值,更是一般画作、包括徐悲鸿先生自己的大部分作品难于比拟和无法超越的。
上款人为钱玉舫(1922-1984),女。艺名筱摩登。天津市人。30年代在冀东一带演出,是以演文明戏走红并名声大震的评剧演员。1939年曾来哈尔滨演出,演出剧目有《戒毒大观》、《贼骨头》、《一瓶白兰地》、《情天恨海》、《黑手盗》等。她演出的剧目中,还穿插一些电影歌曲,如演出《衣饭思》一剧时,加进《四季歌》、《天涯歌女》,演出《可怜的秋香》中,加进《渔光曲》等。在演出《黑手盗》时,加进了魔术“锯拉活人”,剧中人被锯成两段,冒出“鲜血”,一些女观众吓得失声喊叫。她还旦角丑扮,模拟卓别林的化妆和动作。使人啼笑皆非。她的演唱内刚外柔,吐字清晰有力,加之扮相俊俏,很受人欢迎。1942年,离开哈尔滨。抗战胜利后,重返关内,参加唐山市评剧团。1984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