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418 清东陵图

清东陵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418 作品名称 清东陵图
作者 -- 尺寸 -- 创作年代 --
估价 70,000-90,000 成交价 RMB 280,000
材质 形制


清同治初年进呈本
1幅 纸底彩绘
“样式雷”的传世珍本
—清《东陵图》、《西陵图》说
不知您是否了解“样式雷”家族?但您一定去过北京的故宫、天坛、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恭王府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昔日的宫殿、园林、坛庙、陵寝等皇家建筑群,如今大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他们无一例外,均为“样式雷”家族设计的精品之作。
“样式雷”,顾名思义是指清代雷氏家族,他们祖祖辈辈从事皇家的工程设计工作。清代,凡宫中兴建,在选定地点后,首先要由宫廷按照皇帝的建筑要求提出方案,然后由内务府负责建筑设计的“样式雷”设计、绘图,呈请皇上首肯后,交由“算房”估算工程的用工和用料,最后施工。
雷氏世家自清康熙朝起,先后有七代雷氏家人担任“样式雷”的掌案。所谓“掌案”,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总设计师,因此雷氏家族被人们称为“样式雷”。
当然,”样式雷”世家作为样式房这样一个皇家建筑设计机构的负责人,随时都要根据皇帝、皇后和负责工程的亲王大臣的意见工作。皇帝、皇后的意见叫谕旨;相关管理机构如钦工处的官员叫堂官,所下指令叫堂谕,样式房都要随时记录照办。
“样式雷”供役清代皇家建筑工程,始自第一代雷发达,祖籍江西永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艺应募来北京,参加皇宫的修建工程。他以其精湛而卓越的技术才能,得到康熙帝的赏赐,并获得了官职。嗣后,雷发达长子雷金玉,继父在工部营造所任长班之职,投充内务府包衣旗。康熙年时逢营造畅春园。雍正三年(1725)大规模扩建圆明园,雷金玉作为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一职,遂成为雷氏世家代代因承样式房一业的真正家祖。自此,“样式雷”一家世代操持该业,达到了极高造诣,使康熙朝以降直至清末二百余年间,皇家各园林、王公府第、寺庙、陵寝等建筑工程,莫不深深留下”样式雷”的印记。
“样式雷”绘画图纸多种多样。按设计过程分:有宏观规划的、规模丈尺图;有选址测绘的风水地势图、建筑地盘图。有草图、精图。精图又可分平面图、局部平面图、总平面图、透视图、平面与透视结合图、局部放大图、施工进程图、竣工图等;按用途分:有进呈图(包括景观全图)、留底图、改样图等。尺寸又相差很大,最大的图有长三米左右的,最小的只有六厘米。其表现方法具有显著的科学性。
“清皇家陵寝图”是雷家设计的代表作品之一。清代皇家陵寝工程,盖自嘉庆朝起,即悉为“样式雷”世家所设计。雷金玉之孙雷家玺(1764—1825),曾承办嘉庆帝的昌陵设计;雷家玺三子雷景修(1803—1866)则主持了宝华峪道光帝慕陵和昌西陵、慕东陵、定陵的设计;雷景修之子雷思起(1820—1876)与其长子雷廷昌(1845—1907)又先后完成了定陵、定东陵以及惠陵设计等。“样式雷”世家传承相因,完成了清代各朝皇家建筑设计,绘制了大量图纸。
然而,“样式雷”绘图传世至今者,大多为嘉道以后之本。雍正、乾隆时期的图大都毁于战火。当年,“样式雷”进呈宫中被作为皇家档案的存档图,一部分流失海外。剩余部分,自辛亥革命后,转而成为故宫博物院馆藏藏品。除进呈本以外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图纸,至今被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科学图书馆、北京档案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收藏。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套当年“样式雷”绘制,由清内务府进呈御览的彩绘本清《东陵图》、《西陵图》,早年流失海外,如今征集回国,呈现世人面前,极为难得。
清《东陵图》、《西陵图》。到底何人何时绘制?据清代规制,官绘本舆图,绝禁在原图上标注舆图名称、绘图人姓名及年代,一般在舆图的背面或图套上,仅贴签注明舆图名称或年代,基本没有绘图人姓名。因此,后人摆脱不了要对官绘本舆图进行考证。根据清《东陵图》、《西陵图》绘画内容、风格、质地、色彩等方面分析,清《西陵图》应是咸丰二年(1852)道光帝入葬慕陵后不久所绘制。清《东陵图》绘于咸丰帝入葬后不久的清同治四年—五年间(1865-1866)。
尽管目前尚未见到清《东陵图》、《西陵图》绘画人的文献记载。但可以依照雷氏家族职业和图纸的传承推断:清道光三十年(1850)道光帝病逝,咸丰二年(1852)入葬清西陵—慕陵。此时,“样式雷”第五代——雷景修,当年49岁,正在样式房任掌案之职。可见清《西陵图》该是雷景修奉旨绘制,由内务府进呈御览。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承德病故,同治四年(1865年)葬于清东陵—定陵。”样式雷”第六代—雷思起,当年45岁,正在样式房任掌案之职。由此推知,清《东陵图》应是雷思起绘制,由内务府进呈,成为宫廷档藏。
清“样式雷”彩绘,内务府进呈本—《东陵图》、《西陵图》。均是反映清代帝王、后、妃陵寝的名胜景观图。图纵横96×160厘米。绘图人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地形地物形象绘法,详细地画出了陵区山水及四周环境。陵区山脉走向清晰,意境高远,水系主支分明,风水要素,地理气势一目了然。图中帝王陵寝十分突出,宏伟壮观。绘出的殿宇、宫墙、宝城等建筑,同样是真实的写照。在通达各帝陵神道上,还绘有龙凤门、大碑楼、多孔拱状石桥,无不形象逼真。陵寝附近设有负责陵寝管理与护卫的礼、工部八旗,内务府营房。陵区外围,另绘有王爷、皇子、公主、勋臣等人墓地,其建筑规制与妃园寝相似。风水墙外绘有红桩,禁止百姓入内。图中所有名称注记一律采用贴黄签表示,显示出宫廷官绘图的特色。
清《东陵图》、《西陵图》其篇幅之阔、内容之丰富、绘画之精细、色彩之艳丽,成为皇家陵寝图中的顶级作品,它体现了清中晚期“样式雷”绘画艺术和制图水平。不仅是研究清代陵寝规制、建筑艺术、舆图绘画等方面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更是罕见的集文物、艺术、科学价值于一身,成为传世难得的珍品古地图。加之保存完好,品相极佳,具有极大的文物收藏价值。
保利古籍文献部
孟 楠
官绘《太仓州海塘全图》、《昭文县海塘全图》
海塘为阻挡海潮侵袭而修筑的人工堤岸。中国著名的海塘水利工程,有两处:一处位于长江南岸,江南省(今江苏省)的常熟县到上海宝山县一带,称江南海塘。另一处位于钱塘江口两岸,称浙江海塘。
据文献记载,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潮势南去,灾情减少。道光十年(1830年)以后,潮又北来,江南宝山、太仓等地大修海塘,不仅修旧土塘为外护,又增修土塘数百里。并于各塘加修桩石、坦坡,江南海塘规模已比较完备。千百年来,海塘工程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危,因此不断修建加高加固。而清朝江南海塘状况如何?批览现存清道光年间官绘《太仓州海塘全图》、《昭文县海塘全图》可窥见一斑。
清中期,朝廷修海塘工程,勘绘了一些海塘图,大多已失传。当年还绘有宝山县、金山县海塘全图。于1846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可见当时绘刊的海塘舆图,已受西方国家所重视。传世彩绘《太仓州海塘全图》、《昭文县海塘全图》各一幅,保存完好。地图方向:基本为上北下南,图上详绘境内水利工程,大体分为草滩、土塘、石堤等设施,河、港、汊流、营汛处所地理位置。标签注明各段海棠长度。今天能见到这类古代舆图,实属难得。该图传世至今,为研究中国清代及当今海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实物及参考资料。他显示了中国古代舆图的一个图种,不仅具有收藏价值,也具有文物价值。保利古籍文献部 孟楠
96×1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