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88 清乾隆 碧玉御制《石室藏书》笔筒

碧玉御制《石室藏书》笔筒
拍品信息
LOT号 2088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碧玉御制《石室藏书》笔筒
作者 -- 尺寸 高16.3cm;直径14.3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5,000,000-8,000,000 成交价 RMB 6,720,000
材质 形制


“乾隆年制”款
提及玉器,中国历年来就已把它视为珍贵与吉祥的产物,若谈到玉,就不禁令人联想到清代玉雕,尤其乾隆一朝。在清朝乾隆初期,宫中玉器本不多,并以古玉为收藏基础,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于清军平定了新疆准葛尔和回部的动乱,在新疆地区行使统治权之后,中西交通得以保障,质地优良的新疆和阗美玉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宫廷,并带动了清朝玉器最发达的时期。清代玉雕用玉广泛、作工精巧、题材造形高雅简朴,加上“造办处·玉作”工匠全是精挑细选自各地的琢玉高手,使宫廷玉器的发展进入了鼎盛辉煌时期,玉器品种也因而激增,凡举器皿、摆件、文房等……宫廷所制玉器无一不精,加上乾隆皇帝是我国有史以来对玩玉、赏玉与拥有玉器最有兴趣的一位皇帝,在他的推动下,从乾隆中期开始一时之间,无论宫廷与民间对玉的需求及制作水平都达到空前绝后的盛况。
在乾隆作皇帝与太上皇的六十四年中,光是作与玉有关的御题诗篇就有近千首之多,可见乾隆皇帝对玉器的热爱几乎已达“痴迷”的境界,故乾隆年间所制作的玉器比任何朝代都多,时至今日还能看到少数流散在国内外博物馆或私人藏家手中的珍贵乾隆朝玉器。
如本拍品清乾隆御制《石室藏书》碧玉笔筒就是一例,笔筒为碧玉质,使用整块玉雕琢而成,圆筒形、厚实、圆口,以深雕及阴雕而成,雕琢层次分明、布局古朴典雅、不带俗气。在器壁上,玉匠运用多层次浮雕技法,巧妙的完成繁密的构图,将浮云、山石、树木、人物穿插其间,笔筒正前方雕刻“石室藏书”四字,代表整个笔筒的故事涵义,笔筒左下角有二个书僮,前者背着书,而后者却用挑的,再往前看,三棵古松立于山丘上,旁边又有一书僮挑着书籍往前走,接着在笔筒后方是一间堆满书籍的石室,五位可爱的书僮小心翼翼的将放在几案上珍贵书册搬运藏于石室中,此笔筒共雕琢了十一位可爱的书僮,神态动作生动自然,此种多层次浮雕法应是承袭于明朝竹雕风格。
根据清宫档案记录乾隆五十九年,乾隆皇帝在为“石室藏书图”笔筒题诗时,曾大力赞扬“此器作石室藏书图,刻镂而不伤古雅,可供文房之玩”,可见乾隆对此类题材之推崇。
此笔筒所用玉材为典型的清代中期宫廷制玉采用的新疆和阗碧玉玉料,其特点为玉料中间夹杂有颜色较浅的“青玉斑”和颜色翠绿的“铜锈斑”。虽有瑕斑,但经由雕玉高手运用高招的巧妙构思、与不可思议的智慧精心布局,反将玉材的缺点转雕成如国画般令人赞叹的秋意画面,此等巧思运用及巧夺天工的雕工,非造办处顶尖雕玉高手莫办。器壁上方雕琢隶书“石室藏书”四字,“石室”一辞,语出《左传》庄公十四年,杜预注,可解释为藏图书档案之室。又有一说,石室是为古代文人不能为朝廷所用时,或是在乱世中隐世于山林之中着书论述之用。“二酉”指大、小酉山,(元和郡县志)—“大酉山有洞名大酉洞,小酉山在酉溪口,山下有石穴,中有书千卷,旧云秦人避地隐学于此。”
此次本公司海外征集到的《石室藏书》碧玉笔筒,除了源流清楚以外,尺寸也比以下提及的那3件略高,最难得的是除了口沿有御题诗款以外,底部还有“乾隆年制”四字款。据查,有口沿御题诗款,又有底款之碧玉笔筒,在两大故宫及世界各地博物馆或私人收藏者中,本拍品是唯一的一件。从此笔筒在底部又加款来判断,此笔筒在当初是多么受到乾隆皇帝的厚爱与看重(因此类珍贵玉材从造办处档案中可了解,当初都由乾隆皇帝亲自监工制作,并示意是否落款)。
比较:
1.台北故宫也收藏一件尺寸高16公分、口径12.50公分,同样有《石室藏书》御题诗在口沿的碧玉笔筒,但底无落款。
2.另一件也是(无款、无御题诗)尺寸高14.80公分、口径14.10公分的一件碧玉笔筒,也于英国Woolley & Wallis拍卖公司2009年5月21日编号386,主题“高士图”,成交价英镑569,940,等于约人民币600万成交。
3.另外类似的笔筒(无款、无御题诗)尺寸高16公分、口径15.20公分的一件碧玉笔筒,于英国佳士得2009年5月13日编号54,主题“万国来朝”,最后以英镑961,300,等于人民币约1200万成交。
来源:1.Collection of Richard J. Salisbury
2.Collection of Mrs. A. Hamilton Rice
3.1970年11月24日纽约苏富比编号20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