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86 清乾隆 碧玉十二章双龙捧“乾”方盒

碧玉十二章双龙捧“乾”方盒
拍品信息
LOT号 2086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碧玉十二章双龙捧“乾”方盒
作者 -- 尺寸 直径10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400,000-600,000 成交价 RMB 448,000
材质 形制


此清乾隆碧玉八卦十二章纹印色池方盖盒为清代宫廷玉器样式。盒为碧玉质,正方形,盖面阴刻细蚕纹地,主题纹饰为四怪兽及四出戟八卦太极纹,周边饰勾形纹,盖四面立壁各雕三个章纹符号,共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图案,与北京故宫藏青白玉盖盒形制、纹饰完全相同,应同为造办处所制。
盒盖四面立壁所雕十二章纹符号,鲜见于玉石器物之上,多装饰于帝王服饰,彰显王权。据记载:《周礼·春官·司服》云:“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汉·郑玄注:“《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希绣。’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孙诒让正义:“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龙也,华虫也,六者画以作绘,施于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此六者紩以为绣,施之于裳也。”清·恽敬在《十二章图说序》中论及:“古者十二章之制始于轩辕,著于有虞,垂于夏殷,详于有周,盖二千有余年。”鲁迅在《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中谈及:“考诸载籍,源之古者,莫如龙,然已横受抵排,不容作绘,更思其次,则有十二章。”
“十二章纹样”具体包括:日、月、星辰、山、黼(即斧子)、黻(即亚形)、宗彝(即铜杯)、藻(即水草)、龙、华虫(即雉鸡)、火、粉米(即米粒),这十二种形象结合成一套图样范式,象征着崇高无尚的皇权。
十二章纹的发展历经数千年,据《尚书》、《晋书》、宋聂崇义《三礼图》等历代典籍记载,每一章纹饰都有取义。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山,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治理四方水土。龙,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的教诲。华虫,通常为一只雉鸡,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蜼纹,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藻,则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火,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焰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粉米,就是白米,象征着皇帝给养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黼,为斧头形状,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黻,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作为帝王服饰的重要装饰图案之一的十二章纹样,此十二个图样的绣制及安排都是十分讲究的。其中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祥云、蝙蝠等。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山取其镇;龙取其变;华虫取其文、会绘;宗彝取其孝;藻取其洁;火取其明;粉米取其养;黼若斧形,取其断;黻为两己相背,取其辩。这些各具含义的纹样装饰于帝王的服装,喻示帝王如日月星辰,光照大地;如龙,应机布教,善于变化;如山,行云布雨,镇重四方;如华虫之彩,文明有德;如宗彝,有知深浅之智,威猛之德;如水藻,被水涤荡,清爽洁净;如火苗,炎炎日上;如粉米,供人生存,为万物之依赖;如斧,切割果断;如两己相背,君臣相济共事。总之,这十二章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
关于“十二章”的起源,中外学者都引用《虞书·益稷》篇所记帝舜的一段话为根据。《虞书》是周代史官追记的,但“十二章”中除宗彝在夏代以前尚未出现,可以存疑。 “十二章”则是中国儒家学派服饰理论体系的核心。 中国奴隶制社会到战国时期宣告解体,但“十二章”纹样由于在思想意识上具有巩固统治阶级皇权的功能,一直为历代封建皇帝所传承。
再观其盖面,盖面中心所雕为儒、道两教信仰体系中“八卦纹”之中的“乾卦”,两旁辅以双龙纹。乾,代表天: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圆,圆满、亨通,成功、重大,而此盖盒中央仅雕一乾卦纹,代表至高的上天,象征天子的无上权力。在清代宫廷艺术中,双龙捧“乾”卦图像又为乾隆皇帝本人的象征徽记,在乾隆御用诸玺印中多有表现。故此盒融天子十二章和双龙捧乾卦于一身,比为乾隆特制的一件御用文玩。
八卦纹为典型的瓷器装饰图案之一,相传伏羲创八卦图,八卦分据八方,居中的则为太极图。《易经·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明、清明期景德镇窑瓷器上见有装饰八卦纹的,可见此拍品属于皇家用具,而非民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