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304 李可染 1973年作 雁荡山图 立轴

雁荡山图
拍品信息
LOT号 1304 作品名称 李可染 1973年作 雁荡山图 立轴
作者 李可染 尺寸 85×54cm 创作年代 1973年作
估价 3,200,000-3,500,000 成交价 RMB 3,584,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款识:雁荡山图。昔年往雁荡写生,在散水岸一带,得此画稿,今写其大意,不能作地理指导游图之也。一九七三年元月十日,健民同志教正,可染并记。
印文:李可染、河山如画
说明:上款康健民少将,70年代任中共宁夏第一书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此幅可见出李可染造险的非凡造诣,壁立的岩壑皆以几近垂直的线条勾出,然后加以干笔或渴笔肆意皴擦,以表现岩壁的阴阳向背、沟壑纵横;山谷里的树亦笔直生长,与岩壁走势相应,造成一种垂直的险势。若全用垂直造势,不免单调而少变化;因此画家在刻画画面右部山石近景中,却一反其法,采回旋勾法并加大力干皴,不仅非常精到地表现出山石的肌理走势,更非常精妙地分割了左侧山石和烟树造成的垂直险势的单调和统一,丰富了画面层次,使其险更显雄奇和震撼。
康健民(1916-1977)甘肃省定西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六军骑兵团连政治指导员、代团长、团长,红一军团骑兵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大队三队副队长、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骑兵旅旅长,绥远绥中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骑兵旅旅长,第一野战军骑兵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兼河北省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书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1977年1月18日在银川病逝。
他是人民军队中最早的高级骑兵指挥员之一,为骑兵的组织建设和战术指挥,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直到1977年1月18日心脏病突然发作逝世前夕,还在忘我地工作。他走了,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亲属们说他像当年出征一样,骑着战马静悄悄地匆匆出发了。
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场上,彭总麾下有一支所向无敌的骑兵部队,打得“马家军”闻风丧胆,这就是闻名全军的骑兵第一师。骑一师的师长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骑兵—他就是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62年12月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康健民同志
《甘肃省志—军事志》主编郝成铭在总结康健民将军的一生时说,他是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指挥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作战骁勇,指挥果断,敢打硬仗,是人民军队中最早的高级骑兵指挥员之一,为骑兵的组织建设和战术指挥,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可染曾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两次去雁荡山写生,雁荡山非同一般的山水面貌激发起他的笔墨豪情,之后他多次作雁荡之景,但并不千篇一律,而是每幅章法灵活。此幅写于1973年,经历了十年动乱的画家重拾画笔,创作了一批与既往大相径庭的作品,笔墨变化更加丰富自然,意境更加空灵虚静,他的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期,此作即为他画风转折期的一件力作。画面取全景式布局,构图饱满,境界开阔,山峦以浓重的笔墨写成,山体浑厚,轮廓清晰,透明的边线分隔出山与山之间的空间;远山、云雾与河流形成一个S形曲线,在雄奇的山水中流溢出一种优美的变化;近处村舍中的白墙和溪流闪烁着明亮的反光,愈被黑山、黑瓦衬托,愈显其光洁耀眼。这种独特的重墨和光效是李可染中后期山水的典型特征,此幅运用尤佳,既写出了画家对雁荡山水的感性印象,又以一种鲜明的形式感表现出自然山川的律动。画面诸元素被简化至不能再简的程度,仅以抽象的印象去描绘这一景致,但是简单的构造后面隐含着丰富的内涵,概括的笔墨是有意味的形式,画家以诗化的语言写出这样一个诗境,使人感觉到一种充盈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