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50 齐白石 1950年作 七蛙图 镜心

七蛙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650 作品名称 齐白石 1950年作 七蛙图 镜心
作者 齐白石 尺寸 68×34cm 创作年代 1950年作
估价 380,000-480,000 成交价 RMB 425,6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1.《散珍集成二》P144,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2.《齐白石画集》P66,台湾省国华书画出版社,1984年出版。
款识:皷吹翻嫌惊好梦,公私谁为乱闲愁。张维句。白石老人借之题画时年八十五矣。
印文:齐大
说明:夏塘雨后,蛙声鼎沸,聒噪不堪,但不悉白石老人何以借张维的诗句来题七只如此可爱活泼的青蛙。
唐代田园派诗人王维曾以《蛙》为题写下一首七律:“熟梅天气已初收,何处蛙声隔水楼。鼓吹翻嫌惊好梦,公私谁谓乱闲愁。熏风候已违花信,碧草凉应动麦秋,赤鲤闻雷争变化,汝能烧尾跃云否。”白石老人便是以其中两句写此画,在静态的画面中将夏塘雨后,蛙声鼎沸,聒噪不堪的场景用七只青蛙描绘出,以声拟画,诗中观画,可谓妙思巧构。虽然八十五岁的老人错将王维写成张维,“鼓”字也落笔写错,但瑕不掩瑜,更显示出老人率性而为的天真情怀。
白石自幼生活在农村,当祖母背着他在田地里干活时,祖父牵着他的手走三里路去邻村上学时,或者他去山上牧牛、捡柴时,他常常看见池塘里欢快的青蛙,耳边总是回荡着蛙鸣,直到晚年他仍然细心观察青蛙的游泳姿态,青蛙是他笔端的乡愁,是他对童年的留恋,是他永远不老的童心。白石对“蛙声”这种声效的表现要始于《蛙声十里出山泉》,以蝌蚪象征蛙声的方法可谓妙趣横生,此作是以人被蛙声惊扰清梦,扰乱心绪来表现蛙声的聒噪,以人的内心活动象征蛙声之噪,颇可媲美《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联想手法。
画面七只青蛙分为三个组合,呈“二、三、二”的队形排列,在疏密的安排和聚散的对比中构成丰富而有变化的布局。最左侧的青蛙只露一半身躯,最右侧的青蛙则将一条腿伸向画幅上端的题跋处,这两只青蛙的巧妙处理成为画面最生动有趣之处,其余的青蛙皆身躯饱满,形态各异,以大笔着青绿画出的青蛙简率而特征明显、结构准确,青蛙的立体感和皮肤的质感均表现到位,尤其是腿和爪的描写,似乎有弹跳力,蓄势待发。整幅笔墨精劲,设色润雅,传达出了王维所描绘的“春宵蛙鸣”的诗境,可谓白石老人晚年的一幅拟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