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147 清康熙 款彩郭子仪祝寿图十二扇围屏 (一套)

款彩郭子仪祝寿图十二扇围屏
拍品信息
LOT号 2147 作品名称 清康熙 款彩郭子仪祝寿图十二扇围屏 (一套)
作者 -- 尺寸 270×576cm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2,000,000-3,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此围屏共十二幅扇,互相衔接连成一幅完整的祝寿图。髹黑漆为地,上面凹刻纹饰,纹饰轮廓内的黑漆被剔去,填入红、白、蓝、绿、金等各色彩漆,外观如木刻印板,各色陷进,周身断纹自然密集,这种漆艺被称为款彩。最外层是一圈由卷草龙纹和“寿”字相间组成的边框,其内是一圈博古图案疏疏朗朗,随意但不杂乱,再向内又是两圈缠枝莲和回纹组成的饰边,衬托着主体的祝寿图案。祝寿图以郭子仪的汾阳王府为背景,王府内郭子仪精神矍铄,容光焕发,正堂居中端坐殿堂前七子八婿,衣冠整齐,满面笑容,躬迎宾客。其它人物或高捧寿礼或互相寒暄,姿态各异,府外车马盈门,熙来攘往,场面十分状观。而屏风右半部则以描绘郭府女眷儿童为主题,或倚栏杆观鱼,或依花架嬉戏,取材现实人物,构成一幅康熙时期的风俗图画,细节刻画入微,布局清晰合理,色彩明快艳丽,富丽华贵,金碧辉煌。
图的左上角有祝寿人的贺词及署名,上书“奉贺大元勋总督 老祖台千寿”,“或侯或公,其将以王,于今闽海,如昔汾阳。自从西抚,四国是皇,称为颉圣,破六书荒,日月罗胸,彤玈相彰,闽海诸人,千秋上觞,允文允武,瞳可双方。”“治进士出身吏部文选司郎中加一级张居昌敬撰、治下戊戌科进士原任湖广监利县知县王圣时、治下辛丑科进士晚学生康孟候、治下庚戌科进士晚学生张雄同拜”。
屏上落款的几个人都是福建漳州的文科进士,张居昌(清世祖顺治九年,1653年)、王圣时(清世祖顺治十五年,1659年)、康孟候(清世祖顺治十八年,1662年)、张雄(清圣祖康熙九年,1671年),按其诗文推断,他们和制了这组围屏是送给当时的闽浙总督祝寿用的。
诗中将这位寿星比作郭子仪,闽海地区的人都为他祝寿并歌颂他的千秋功业,又赞扬他文武双全。
款彩,又称“刻灰”、“大雕填”,是在上了漆灰的木板上阴刻花纹,再填人色漆或色油。《髹饰录》记载:“款彩,有漆色者,有油色者。漆色宜干填,油色宜粉衬。用金银为诫者,倩盼之美愈成焉。又有各色纯用者。又有金银纯杂者……”,《游宦纪闻》中解释款彩为“款谓阴字,是凹入者,刻画成之” 杨明注曰“阴刻文图,如打本之印板,而陷众色,故名”,准确地道出了刻灰漆器的视觉特点为如木刻印板,各色陷进。因为刮刻器表进刀较深,露出漆下的灰底,所以又被称为“刻灰”,刻后大片刨除推光漆面,大片敷彩,多用来装饰大而平的漆面,常见的实物是屏风和立柜等,是明代至清早期漆家具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工艺,但质地较难保存,早年传世品完好如此者极为难得。
围屏是可以折叠的屏风。一般有四、六、八、十二片单扇配置连成。因无屏座,放置时需折曲成锯齿形,故又名“折屏”。围屏屏扇屏芯装饰方法一般有素纸装、绢绫装和实芯装,又有书法、绘画、雕填、镶嵌等表现形式。康熙款彩屏风多制于闽地,不仅是富贵人家厅堂必备,更进贡于紫禁城。今故宫旧藏中亦有相同题材之款彩祝寿图屏风。
“郭子仪祝寿图”是广为流传的祝寿题材,描画的是郭子仪六十诞辰,他的七子八婿前来祝寿,场面热闹非凡。按《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八子七婿,皆显贵朝廷”。民间有所谓:“七子八婿满床笏”的说法,就是说他做寿六十大寿那天,因七子八婿均位列高官,家人拜寿时把手中的笏板放在床上,竟致堆满一床。因此这一典故不但被用来祝寿而且还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
漆屏中之蔷薇花竹屏是明末清初富室园林中流行的园艺装饰,在当时的版画和陶瓷中也有反映,体现康熙时一种精致的生活艺术。
清初李渔《闲情偶寄》中对此有载:藤本之花,必须扶植。扶植之具,莫妙于从前成法之用竹屏。或方其眼,或斜其槅,因作葳蕤柱石,遂成锦绣墙垣,使内外之人,隔花阻叶,碍紫间红,可望而不可亲,此善制也。结屏之花,蔷薇居首。其可爱者,则在富于种而不一其色。屏之宽者,尽其种类所有而植之,使条梗蔓延相错,花时斗丽,可傲步障于石崇。然征名考实,则皆蔷薇也。是屏花之富丽者,莫过于蔷薇。他种衣色虽妍,终不免与捉襟露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