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119 清乾隆 《平定两金川得胜图》(二幅)《平定苗疆得胜图》(十幅)铜版画

《平定两金川得胜图》(二幅)《平定苗疆得胜图》(十幅)铜版画
拍品信息
LOT号 2119 作品名称 清乾隆 《平定两金川得胜图》(二幅)《平定苗疆得胜图》(十幅)铜版画
作者 -- 尺寸 长88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450,000-65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清乾隆本次上拍的这组铜版画共十二幅,其中清乾隆《平定两金川得胜图》两幅,清乾隆《平定苗疆得胜图》十幅。
两幅《平定两金川得胜图》上端均有乾隆皇帝御题诗文,其一落款为:“将军阿桂奏捷,攻克木思工噶克了口等碉栅,诗以志事”;另一落款题为“副将军明亮奏报,攻克石真葛贼碉,诗以志事。”
图中碉楼林立,枪炮齐发,清军与土司叛军正进行着逐个碉楼的争夺战。这套组画采用中西相结合的画法,在整个构图上吸收了中国绘画的传统表现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时间、地点的人物和事件高度浓缩于画中。
《平定两金川得胜图》铜版画共16幅,是由法国人艾启蒙、贺清泰等先绘制画稿,再由乾隆皇帝过目钦定后,交画匠画清样图,后交造办处镌刻铜版。据清代档案记载,于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开始镌刻,依照每图上方乾隆帝题诗的时间,整套作品应完成于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至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之间历时至少8年。它描绘了清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747—1776年)清政府两次出兵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的战绩。十六幅图分别为:收复小金川、攻克喇穆及日则丫口、攻克罗博瓦山碉、攻克宜喜达尔图山梁、攻克日旁一带、攻克康萨尔山梁、攻克木思工噶克丫口等碉栅、攻克宜喜甲索等处碉卡、攻克石真噶贼碉、攻克葘则大海昆色尔山梁并拉枯喇嘛寺等处、攻克贼巢、攻克科布曲索隆古山梁等处碉寨、攻克噶喇依报捷、郊台迎劳将军阿桂凯旋、午门受俘、紫光阁凯宴成功诸将士。该图部分铜版现藏于德国国立柏林民俗博物馆。
平复大小金川是乾隆自诩的“十全武功”之一,其晚年命画工镂铜版以事纪念。但金川战事由于战略、政略以及天时地利方面的欠缺,实际上损耗极大而收效甚微,是一场“惨胜”,但这组铜版画则不仅画工精湛,而且蕴含历史图景,且从纸质保存状况来看,其印制年代亦当在铜版制成后不久,当为乾隆颁赐群臣后,几经辗转流传至今,珍贵异常。
两金川即大小金川,位于今四川省西部,大金川是大渡河上流,小金川则是大渡河上流东面的一条支流,都为藏族聚居地。自元代开始,中央政府先后在两金川分设土司,令其各守疆界,相互牵制,借以捍卫边围。惟土司众多,彼此之间每因承袭土职或边界纠纷日寻干戈,仇杀不已。清初沿明旧制,颁授印信,大小金川接受清廷册封。土司们常以朝廷名号恃强掠夺,蚕食邻邦,不安住牧,声势日盛,边境不安,加之大小金川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成都,远连卫藏,威胁到内地的安全,为求永靖边围,乾隆皇帝遂兴师进剿,乃有平定大小金川之役。
十幅清乾隆《平定苗疆得胜图》,分别是《兴师图》、《剿捕秀山苗匪》、《攻克木山》、《攻解松桃之围》、《攻克兰草坪滚牛坡》、《攻克黄瓜寨剿贼》、《攻克苏麻寨》、《攻克茶它柳夯等处贼巢》、《攻克高多寨生擒逆首吴半生》、《攻克廖家冲生擒逆首石三保》。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湖南、贵州的苗民在石三堡、石柳邓、吴半生等人的率领下起义。清政府先后派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等出兵镇压。
《平定苗疆得胜图》亦称《湖南战役图》就是以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平定四川、贵州苗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中的几次重大战役为题材创作而成。整部作品共十六幅,十六幅图依次为:兴师图、剿捕秀山苗匪、攻克木山、攻解松桃之围、大剿土空寨苗匪解永绥城围、攻克兰草坪滚牛坡、攻克黄瓜寨剿贼、攻克苏麻寨、攻得茶它柳夯等处贼巢、攻克高多寨生擒逆首吴半生、攻克廖家冲生擒首逆石三保、收复干州、攻克强虎哨、攻克平陇贼巢、捷来图、攻克石隆苗寨。全套作品完成于嘉庆三年(公元1797年)由擅长建筑风景及人物肖像的宫廷画家冯宁绘制,内务府造办处镌刻铜版印制。每幅图上端皆有乾隆皇帝为每一次战役所题的御制诗文。
作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皴法刻画纹理和峭立的山势,并以细腻的刻画手法及娴熟的线条运用很好地勾勒出物象的立体效果和质感。展现出壮美景色和战争场面的气势恢宏,人物造型则受中国传统木版画的影响,呈头大身小的特点,古朴稚拙。是西洋版画和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完美结合。
这十二幅清宫内府版画不但可以作为研究清代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铜版画上的融合与发展的重要资料,而且由于此类铜版画印刷作品数量有限,大多为宫内流传,外界较少能够见到,又历经二百多年,能流传至今者更少,因此也就具有了巨大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