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504 明 铜鎏金赑屃砚滴

铜鎏金赑屃砚滴
拍品信息
LOT号 5504 作品名称 明 铜鎏金赑屃砚滴
作者 -- 尺寸 长4.5cm;宽9.5cm;高5.5cm;重333g 创作年代
估价 60,000-80,000 成交价 RMB 149,500
材质 形制


「明 铜鎏金赑屃砚滴」,铜铸鎏金赑屃式砚滴,赑屃身上饰有海水纹。砚滴为古人置于书案上的盛滴或贮水器,以备磨墨时向砚台内添水、注水使用。贮水器可大分为两种:有流的是「砚滴」(或称水注);无流而以杓取水者称为「水中丞」(或称水丞或水盂),两种贮水器功能相同,但其形式不同,一般不会同时使用。(注释1)砚滴作为文房用具的年代甚为久远,可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最常见为蟾蜍、卧牛或各类灵兽形式,宋代苏易简(958~997)《文房四谱》将盛滴器附于砚谱中,表明其与砚台密不可分的关系。书中记载曾有人盗发晋灵公之墓,掘获一枚大如拳头的玉蟾蜍,润如白玉,腹可容五合水,即是一件玉作盛滴器,足见其历史悠久。(注释2)
赑屃(音读:bì xì;ㄅㄧˋㄒㄧˋ),赑屃本意为用力的样子,如《张衡‧西京赋》:「桃林之塞,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龟类动物名,又名龟趺、霸下、填下,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外貌似龟而好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或墙头装饰,属于灵禽祥兽。明焦竑《玉堂丛语‧文学》:「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传说上古时代龙子赑屃常驮负三山五岳,于江河湖海中到处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被其收服,听从大禹指挥,协助推山挖沟,疏浚河道。治水完成后,大禹担心赑屃又到处撒野,便移来顶天立地的巨大石碑,上刻自己的治水功绩,令赑屃驮负,从此沉重的石碑就压得它无法随意行走。

1.郑珉中主编,《文玩‧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页22-23。
2.(宋)苏易简等著,朱学博整理校点,《文房四谱(外十七种)》(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页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