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839 张大千 1970年作 春山暮雪 镜心

春山暮雪
拍品信息
LOT号 2839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70年作 春山暮雪 镜心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70×163cm 创作年代 1970年作
估价 16,000,000-18,000,000 成交价 RMB 23,000,000
材质 设色绢本 形制 镜心
【著录】
1.《长流艺闻》第22期, 第4页,1992年5月。
2.《张大千回顾展》,第50-51页,宝岛文艺出版社,1992年。
3.《名家翰墨》 第39期,第74-75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3年。
4.《张大千精品集》下卷,第42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题识】春山暮雪。爰翁,庚戌三月可以居写。
【印文】大千父
【鉴藏印】逸斋秘籍
【展览】
1.“张大千回顾展——纪念大千居士九四诞展”,长流画廊,1992年5月。
2.“辟混沌手——张大千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大展Ⅱ”,保利艺术博物馆,2019年10月22日—27日。

【说明】“逸斋秘笈”为著名剧作家熊式一斋名。

长空巨壑,忽然被一场漫天风雪覆盖。天地混沌,犹如盘古初开辟时的奇幻,在混浊中冲融,残雪铺顶,其下流动的青绿则透露出一片清凉。向晚时分,暮云四合,烟尘风雪,悲怆壮烈,非大开大合的大手笔所不能为。
一场春山暮雪,在大千的笔下纵横捭阖,演绎着天象的神奇。一纸之上,“至广大,尽精微”,雪似穹窿,笼盖天地,对粉的巧妙使用给画面营造了一种迷幻的状态,雪晴雪霁,铺天盖地的是细碎的蒙白,如林花柳絮,又如风卷残云。《春山暮雪图》是一张大境界的绘画,丘壑胸中,造境纸上,万千气象在大千的笔端一气呵成。
这是一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泼彩绘画,著录详实。1930年,年仅31岁的张大千刚刚开始在泼墨重彩的尝试中探颐蹊径,这种尝试性的笔墨和大手笔的构图在早期作品中极为稀少。差不多从50年代开始,张大千才开始大规模的沈浸在泼墨泼彩画的创作中,正因如此,他早期的倾注豪情的尝试精品愈显珍贵。
《春山暮雪》是张大千一直喜欢的题材,但这张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张,他50年代的一张同题材绘画,去年曾在佳士得拍卖以千余万成交。相对这帧,50年代作品更显华丽,但此帧保留了更多大千在笔墨尝试方面的探索,可以说各有所长。
渔洋山人王士祯曾云:“朝云潜岳影,暮雪剡溪心。”倒与大千的画境惺惺相惜,有几分相似之处。暮雪带着浅殇,在春暮时分偎红倚翠,千山有雪千山暮,暮雪初来满春山。带着诗意的空灵藴藉,笔墨的松灵玄幻,一场春山暮雪,铺天的来,悄悄的走,落定在纸上,化为丹青的神奇。
瑰丽的大千世界,演绎出三千韵致,春暮里的一场瑞雪,印证了大千日后的成功。

直造古人未到处:戏剧家熊式一旧藏张大千绢本泼彩《春山暮雪》
熊式一(1902~1991),著名戏剧家、教育家、翻译家。原名熊适逸,号逸斋,江西南昌人,早在二十年代从北京高等师范英文科毕业后便开始了写作和翻译生涯,在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刊》上发表小说剧作,并翻译了大量英国名著,如肖伯纳的《人与超人》、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等,徐志摩大为赏识,称之为中国研究英国戏剧第一人。于1932年底西渡英伦。翌年将《王宝钏》的故事,改写成英美人士能够接受的雅俗共赏的舞台剧《王宝钏》,在英伦剧院演出达两年之久,轰动国际。
熊式一元曲巨著《西厢记》逐句逐字译成英文,受到学界高度评价。《西厢记》后来成为英美各大学中文系与亚洲研究所的教材。“七七事变”前后,熊式一先生正在国内,他与宋庆龄、郭沫若三人被推为全国文人战地工作团主席团,在上海招待各国记者,作大规模国际宣传。熊式一先生又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曾执教于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和美国夏威夷大学;1954年随林语堂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受聘文学院院长,1955年4月离职。1962年赴香港创办私立清华书院,并任第一任校长。1980年代初从香港清华书院退休后,在台湾、香港、英国等地居住,1988年回台湾定居阳明山上。1990年还获得台湾文艺特别贡献奖。1991年8月2日再次从台北回大陆,9月15日病逝于北京。熊式一先生以文会友,广交中外名士,张大千、黄宾虹、徐悲鸿、刘海粟、梅兰芳、老舍都是他来往密切的朋友,许多画家都曾作画相赠。

画山水一定要实际,多看名山大川,奇峰峭壁,危峦平坡,烟岚云霭,飞瀑奔流,宇宙大观,千变万化,不是亲眼看过,凭着臆想,是上不了笔尖的。眼中看过,胸中自然会有,一摇笔间,自然会一齐跑在你手腕下。
——张大千

泼墨泼彩,不仅是张大千继其集传统大成之后走向个人创新巅峰的画风;也是他去国十余年后,成功地将中国画中泼墨大写意风格结合当年世界抽象绘画潮流,开发出他独特豪放、法古变今、前无古人、走向世界画坛的伟大成就;更是传统与创新中国画的主要分水岭!
——傅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