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522 刘开渠 1987年创作 蔡元培坐像

蔡元培坐像
拍品信息
LOT号 4522 作品名称 刘开渠 1987年创作 蔡元培坐像
作者 刘开渠 尺寸 280×138×195cm 创作年代 1987年创作
估价 6,000,000-8,000,000 成交价 RMB 7,475,000
材质 铸铜 形制
出版
《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1990年版
《刘开渠作品集》 P71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2年版
《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选》 1992 年版
《中国美术五十年(1942—1992)》文化部艺术局 1992 年版
《艺术大师刘开渠——刘开渠从事艺术活动70年纪念画集》 P115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3年版
《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刘开渠》《新文化史料》  1995年01期
《雕塑人生——刘开渠传》花城出版社 1996年版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城市雕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年版
《中国城市雕塑50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9年版
《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 P301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1 年版
《百年丰碑——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 P335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2 年版
《人生是可以雕塑的——纪年刘开渠诞辰一百周年展览暨学术研讨会举行》《美术》2004年第11期
《人生是可以雕塑的》 P132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年版
《回望·反思·重读经典──一代大师刘开渠的纪念碑艺术》 P75 久画廊 2008年版
《开渠图传》 P118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2009年版
《国美之路·雕塑中国》 P50 中国美术学院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版
《开渠百年——纪念刘开渠诞辰110周年展》P50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4年版
《金石铸成时代书·刘开渠评传》 P202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年版
《融入新中国艺术思想的沃土——刘开渠艺术理论研究》中国美术馆 馆刊2014年第2期
《中华英才——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 P99 2016年版 第16期 总628期
《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 P194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7年版

展览
1990年 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展 军事博物馆 / 北京
1993年 人民艺术家刘开渠遗作展 中国美术馆 / 北京
2004年 人生是可以雕塑的——刘开渠诞辰100周年纪念展 中国美术馆 /  北京
2008年 回望·反思·重读经典一代大师刘开渠的纪念碑艺术展 久画廊 /  北京
2014年 开渠百年——纪念刘开渠诞辰110周年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北京
2016年 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 中华艺术宫 / 上海
2017年 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经典作品展·广西专题站 广西美术馆 / 南宁
2017年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大展  中国美术馆举办 / 北京
2018年 刘开渠与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 /  北京
公共收藏
中国美术馆
刘开渠纪念馆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上海静安公园

刘开渠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将中国明清以来雕塑的功能彻底改变,从寺院中的宗教崇拜对象转换为一种公共艺术形式,进入城市公共空间,其创作与教育实践对于新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中国现代雕塑第一人。作为最早赴法留学的前辈雕塑家之一,刘开渠主要受到法国著名雕塑家让·布夏的艺术理念与技法的影响,强调写实性和概括性。与此同时,他亦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圆雕中的简练单纯的造型手法和线雕技巧,最终形成了一种融合了西方艺术的写实性与东方艺术中以“传神”为旨归的独特意蕴与风格。在刘开渠的雕塑作品序列中,人物肖像可谓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核心题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刘开渠曾经为蔡元培、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萧友梅等许多伟人、名人造像,这大概是一种时代的标记。刘开渠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动荡的一段时期,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疾苦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他用这种为英雄立传的方式塑造出写实而又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是对于一个时代的总结和回望。

在长达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刘开渠曾经三次为蔡元培造像,这是因为蔡元培对刘开渠有着知遇之恩。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历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代理司法部部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大学院院长),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中法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他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推动美术教育,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的创建,都得力于蔡元培的倡导,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932年与宋庆龄等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力主抗日,赞成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香港,于1940年因病去世。纵观蔡元培的一生,除了在政治、教育、思想等领域的作为,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与蔡元培的积极推动密切相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的认识显然走在许多人的前面,具体到个人关系上,蔡元培对现代两位重要雕塑家有提携之恩,分别是李金发和刘开渠。

1927年刘开渠国立北平艺专毕业后,在南京大学院任职,向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提出到法国学习雕塑的想法,蔡先生认为到法国留学的多是学习绘画,要求学雕塑的还没有,表示关注。1927年底,刘开渠与林风眠等受蔡元培之命,到杭州西湖为国立艺术院选址并筹建。1928年4月,国立艺术院成立,林风眠任校长,刘开渠为助教兼图书馆馆长。同年,刘开渠受蔡元培委派赴法国留学,师从朴舍教授,学习雕塑。1933年学成后,应蔡元培、林风眠邀请回国任教,担任国立杭州艺专教授兼雕塑系主任,从事雕塑教学,使他走向雕塑之路,成为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提倡“美育教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的新观念教育。刘开渠一生,身体力行,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践行者。他作为蔡元培美育教育思想影响最早、成就最大的学生,无疑见证了中国教育的百年辉煌,也是这辉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刘开渠始终都在感念蔡元培的提携之恩,在蔡元培生前生后,多次为其塑像,1935年塑《蔡元培头像》;1947年,在蔡元培逝世七周年之际,应中央研究院之约,塑《蔡元培胸像》,以作纪念,这件半身像造型准确,风格质朴,塑造手法较为概括,排除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而将视线集中在蔡元培的典型的圆形眼镜和温和中正的眼神上,这种简练而富于感性的造型手法延续到第三件的。1986年上海静安区要在静安公园立蔡元培像,82岁高龄的刘开渠欣然接受邀请,创作《蔡元培坐像》,历时两年于1988年落成。细查此件《蔡元培坐像》,从铸造体例与方式上看采取了与1944年的《孙中山像》类似的布局,人物均呈现出稳重的坐姿,造型写实,比例合理,左右虽不对称,但均衡协调。雕塑家通过形体和长袍的转折表现出明暗效果与体积感。人物手捧的书本形成一条斜线,双脚的位置一前一后,同样形成一条斜线,两条斜线是平行的,在垂直的形体中造成一些生动的变化。这件塑像在整体上强调块面和体积,简洁概括,庄重肃穆,亦可看出刘开渠亦受到了罗丹多样的艺术语言的影响,但他却不像罗丹一样为了实现主观的创作观念而舍弃物像的真实性,始终坚持以严谨写实的方式去表现生命的力度与情怀。这尊高2.8米的坐像,倾注了刘开渠对蔡元培的崇敬和感恩之情。为充分地表现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格,创作期间,刘开渠请来蔡元培的亲属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北大校长周培源,著名艺术家刘海粟、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等熟悉蔡元培的至亲好友提意见,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不失大师风采,给我们呈现出蔡元培儒雅、豁达、庄重的气质,这是迄今我们看到的塑造最完美的一尊蔡元培像。此作荣获全国城市雕塑最佳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