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515 赵无极 1961年作 2.6.1961

2.6.1961
拍品信息
LOT号 4515 作品名称 赵无极 1961年作 2.6.1961
作者 赵无极 尺寸 73×116cm 创作年代 1961年作
估价 18,000,000-35,000,000 成交价 RMB 29,900,000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签名:无极Zao
来源
现藏家购于香港佳士得2004年春拍 Lot.0721
说明
此件作品即将被收录于由弗朗索尔·马尔凯·赵 女士和Yann Hendgen所编辑的《赵无极作品编年集》中。

此作品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工作人员
吞吐大荒
赵无极的抽象艺术
LOT4515-4516

当时空回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欧洲,“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较量仍然在延续。尽管各国已然在经济上走出二战的阴霾,但人们仍对战争心存余悸,社会仍处于激烈动荡的阶段。同时,在这个被称为“时髦放纵的六十年代”的欧洲,无处不在弥漫着“变革”与“激情”的气息,反战运动、黑人运动、女权主义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萌发。为此,正如英国著名文学家狄更斯曾在小说《双城记》中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欧洲成为一个异常复杂的存在,它充满活力,又不得不令人感到落寞。生活在六十年代的人们,对于超越其所处的时代来评判自身的价值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标榜反叛和解放,习惯于自身与传统的决裂。

反观文化层面上,直至六十年代,统治大半个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开始走向衰落,去逻各斯中心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则正在觉兴,新生与毁灭,希望与绝望就此充溢于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当中。然而,如果说在这一欧洲艺术内在维度的演进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动向的话,那么就是在即将跨入全球化浪潮的语境下,东方与西方文化之间互动的愈来愈烈。而当我们将触角反溯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作为世界艺术中心的法国时,当时留学法国,未能回国,后又定居欧洲,并最终引起国际画坛关注的到中西方学界赞誉和认同的海外华裔艺术家凤毛麟角,仅有两位,其中一位是朱德群,另外一位则是赵无极。而著名华人建筑设计师贝律铭更表示:“绝非夸辞,我敢说赵无极乃当今欧洲艺坛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巴黎,抽象艺术开始大行其道,赵无极也无疑受到这一艺术思潮的影响。他试图摆脱叙事性和写实性语义表达的创作,尤其受到保罗·克利“艺术不是为再现可见事物,而是要变不可见为可见”主张的启发,开启了将物象简化为线性符号的“甲骨文时期”风格,同时也开启了他对超于物象之外的抽象意义的最早探索。在此基础上,1957年,赵无极与抽象艺术家皮埃尔·苏拉吉一起首次访问纽约。当时在美国甚嚣尘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为赵无极带来了更具有冲击力的感官刺激。就此,赵无极被这种来自大洋彼岸更为大胆、更为纯粹的艺术风格所吸引。这促使他在其后的作品中开始完全抛弃一切具象的线索,继而向全然抽象的艺术风貌过渡。直到1959年,赵无极从香港回到巴黎后,他甚至抛弃了作品标题的意义,而完全用作品完成的日期来命名,不借助于题目来传递作品意象的任何信息,进而完全摆脱一切形体和法则的桎梏,恣意挥洒,以达到“大象以无形”的深远境界。

《2.6.1961》创作于1961年,是典型的“狂草时期”佳作。此时的画面中,半具象的形体与符号已不见其踪——画家转而用纯粹的色与光,充满能量与张力的线,来抒写他对世界的观察和体悟,同时也将向其绘画语言向着更为纯粹的本体境界推进。微妙多变的褐色、虚空而宁静的白和凝重的墨黑,以及平静的青与蓝,组成了画面的全部。相近的色调呈现出一气呵成的天然和谐感,艺术家在有限的画面上构建出一个充满空间感与光感的精神世界。画幅上下部分自由的大笔平涂与留白,似一望无际的浩渺烟波,不禁让人联想起南唐董源的《潇湘图》,为全幅营造出宏阔壮丽,又颇具永恒意味的整体氛围。由于赵无极痴迷于在平面的画布上再现他对光线、对声音、对一切他感受到的自然与生命力量的体悟,因此画家用干笔的墨黑与白色从画面两侧突入画面的中心,平静的江面瞬间被冲破,纷繁流动的线条如游龙出水般碰撞、冲突;震颤的色彩如霞光紫带般穿梭、交织,似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万钧之力,又仿佛开天辟地之时,原初之力破空而出。由于赵无极对于中国书法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因此画家在自己的绘画语言中大量地吸收了书法的造型因素与方法,从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书写性特质。画面中凌厉的飞白,笔触之间的纵横、跳跃、勾连,无不映射出怀素、张旭等草书巨擎的身影与神韵。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赵无极从不避讳留法经历对于自己的艺术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但与此同时,“在巴黎的训练反而让我重新发现压根底儿的中国,肯定我内里拥有着的中国人本质”。常言道:身在山中不见山。可以说赵无极正是到了法国之后,才真正完成了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体认与传承。早年间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以及在杭州美专的学习经历,为赵无极一生的艺术打下了无法磨灭的东方烙印。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虽然运用纯粹西方式的媒介,却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独特意蕴。立足于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实旨,赵无极在油画中创造出了中国画特有的“画境”,进而使得其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哲学观谛。
历经五十余载的艰苦求索,其间亦有过自我否定的痛苦,但赵无极手中的画笔却从未停歇。他曾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对于赵无极来说,绘画是他一生的事业,是他打开通道进入另一个世界的一种仪式,而自在艺术的世界里,赵无极是自由的,是无限的。
大自然随着时辰的推衍、季节的递嬗而变化无穷。水波的潋滥、光的灵动、水天之问的烟岚都使我出神入迷。我常在湖边,一坐数小时,守候空气漾过平静的湖面,风轻摇桦树,我眼前所见不是精雕细琢的小桥亭台,而是空间的伸展,和一片树叶在水中倒影幻化出的无穷。
——赵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