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46 清道光十年(1830)作 清 方絜铭刻 绿石印池

清 方絜铭刻 绿石印池
拍品信息
LOT号 5046 作品名称 清道光十年(1830)作 清 方絜铭刻 绿石印池
作者 -- 尺寸 长4.8cm;宽4.8cm;高2.2cm;重82g 创作年代 清道光十年(1830)作
估价 200,000-300,000 成交价 RMB 230,000
材质 形制


释文
「寄与结绿,郁翠玱葱。虚褱若谷,丹心如虹。印留鸿爪,泽及泥对。
不为世宝,长伴雕虫。感在上章摄提余月治道人铭并刻。」刻铭并款识
「治斋」印款

印池,又称印色池,是用以盛放印泥之文具。印泥与印色乃不同时期称谓,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曾考曰:「印色古称印泥。今仍有称印泥者,但实非泥。说者谓其软柔如泥,故称泥,其实不然。盖印泥系沿古称。古时确实用泥,所谓泥封者是也……隋唐之时,始改用纸套。纸套则无法泥封,始改用水印,以章丹和胶水为之。色浅红,无油痕,以图章醮水,印钤盖于纸上……以图章盖于书画之上,自唐始,而以宋为盛也。自明永乐始发明油印,但油印质贵难得,除皇家及王公大臣外,一般仍多用水印。即清代亦若斯。故今日商号所用,虽系油印,而仍称打水印,盖多年相承然也。」印色池自明代即有此名,屠隆在《考盘余事‧文房器局笺》列有「印色池」一栏,内品评瓷、玉印池优劣,并言:「玉者,有陆子冈做,周身连盖滚螭白玉印池,工致侔古,近多效制。有三代玉方池,内外土锈,血侵四里,不知何用。今以为印池,似甚合宜。」
此印池择绿石雕刻,墨翠与草绿相糅,黄橙二色星星斑点闪耀其间,莹润若玉,悦目可人。平面正方,盖面平,四边微转,四壁直,腹内有子母口,与盖契合。近底圆润,下承高圈足,形制规整,端正大气,周身不作起伏雕饰,尽显瑰丽石纹。《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大系‧文玩》一书收录有清宫旧藏的碧玉四方光素印泥盒,平面四方,略有倭角,无论形制还是色泽都与本件极为相似,足见本件的设计和做工毫不逊色宫廷用器。
器盖上方絜镌刻的铭文最为出彩,以铁线篆书诗句「寄与结绿,郁翠玱葱。虚褱若谷,丹心如虹。印留鸿爪,泽及泥对。不为世宝,长伴雕虫。」前四句巧妙地道出印池形貌,五、六句将汲色之举刻画得栩栩如生,最后两句更是点明其意,既可言物,又似语人,环环相扣,字字珠玑。落款隶书「感在上章摄提余月治道人铭并刻」,「上章」、「摄提」皆岁星纪年法,分指「庚」、「寅」,「余月」即四月。
此件乃道光十年(1830)四月所制。方絜喜自作诗,细品多蕴含哲理思辨,王世襄《锦灰堆》曾着录叶恭绰旧藏的方絜「竹刻渔翁图臂搁」,上题镌诗云:「一场春梦佩金鱼,何是随翁学钓鱼?钓得鱼来还放去,鱼知吾乐我知鱼。」读之与本件诗句异曲同工。方絜篆书作品稀见,难以比对,上海博物馆藏有他一件竹刻「拜竹图笔筒」,一侧隶书:「毛中书、竹平章,主莞城,充经笥」,十二字大开大合,蚕头燕尾,走笔波折,字体平整,与本件落款隶书可互为参照。
方絜生平小传,请参阅拍品第5041号:「清 六舟上人刻 小绿天盦图象自制竹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