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4428 明 金“双花钗”一枝

金“双花钗”一枝
拍品信息
LOT号 14428 作品名称 明 金“双花钗”一枝
作者 -- 尺寸 -- 创作年代
估价 55,000-1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明 金“双花钗”一枝,长:208mm,重:89.81g,造型古朴典雅,成色极佳,极美品

金(Au)的价层电子排布是5d106s1。由于6s惰性电子对效应,6s轨道上的电子稳定不易失去,因而金的化学稳定性极高,即便历经数千年表面仍光亮如新没有较为典型的锈蚀形貌。这也为金制品文物的鉴别增添了困难,尤其是对于纯金文物不能靠传统的经验判断。
基于上述因素,我们通过表面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元素分析(能量色散X射线能量谱仪EDS)与表面化学环境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方法来对目标样品(郢爰)进行综合评估。
EDS分析显示,样品金含量为96%-98%之间(分析方法为10次100平方微米mapping的平均值)。其他杂质为水银(Hg)、铅(Pb)、硅(Si)、铁(Fe)、硫(S)等。纯度与杂质特点符合我国古代南方地区沙金冶炼与提纯工艺相符。铁与硫应为沙金中的硫化铁,铅元素应与冶炼中铅还原步骤相关,汞的引入与文献中所记载“混汞分金”相符。
SEM形貌分析显示,样品表面突起处有长期使用划痕,并造成表层金向文字处迁移。该特点符合打制工艺。文字处所形成的“深沟”中仍保留打制工艺痕迹,并且“沟底”处金表面不同指数面(surface grain)呈拉长状态。该痕迹进一步证明表面文字为打压所致。综合整体表面二次电子影像与表面晶面形貌特征,可以断定文字为打压所形成。
XPS分析显示样品表面汞(Hg)以Au2Hg、AuHg2、HgS形式存在。结合SEM形貌分析所发现的表面“圆球”状形貌可以判断自然光下所见表面微红之包浆与汞的残留物有关,为表面自然老化后所形成。
综上所述,表征样品特点符合战国时期冶炼与打制特点,为战国楚国之遗物。
a. 表面磨损处与金属磨损所产生的表面迁移痕迹。b.深沟”处所遗留因自然腐蚀所产生的Au2HgAuHg2与HgS的形貌。c. 表面原始锈蚀矿化层。d. EDS mapping元素分析。
—德国马普学会 弗里茨·哈勃研究所王竹君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