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83 清雍正 粉青釉双龙耳贴花壶

粉青釉双龙耳贴花壶
拍品信息
LOT号 5183 作品名称 清雍正 粉青釉双龙耳贴花壶
作者 -- 尺寸 高43cm 创作年代 清雍正
估价 10,000,000-15,000,000 成交价 RMB 41,400,000
材质 形制

「大清雍正年制」款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备注
庆宽家族旧藏

本品壶盘口,细长颈,溜肩,腹部丰满,至胫处渐收。颈上突起五道弦纹。口沿与肩之间有两个对称的龙形柄高耸直立,龙头探进瓶口衔住口沿。肩部有八组椭圆形模印贴花装饰。通体施粉青釉,釉色沈穆深杳,宛若广袤深邃之天穹。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礼记•礼运篇》有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龙的形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认为是四灵之一,万物之首。古往今来,龙的文化品格体现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自尊、自豪和顶天立地的自强、自信。在我国历代艺术品中,无论从生产数量之大,制作工艺之精,抑或从艺术造诣之高,独推陶瓷器上的龙形,因此陶瓷艺术就好比是巨龙得以自由翱翔的「天宇」。

陶瓷艺术中的龙的形象装饰最早见于新石器时期,如仰绍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瓶外腹的龙纹等。从商周时期到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在陶瓷装饰上的应用从绘饰到堆塑,装饰手法和形象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变化,并开始与饕餮纹、云雷纹、人字纹、白虎纹、朱雀纹等其他形象共存。从周代追溯至唐朝,人们对龙形的相同看法只有三点:一是有鳞,二是变化无形,三是屈伸从时,随季节变幻。直到南北朝时期,陶瓷器出现了常见的龙形器型,如龙柄瓶、双龙耳瓶、龙柄鸡首壶等。隋唐五代时期器型进一步多样化,出现了白釉龙柄鸡首壶、青釉蟠龙灯、龙柄壶、龙纹三足炉、白釉双龙耳瓶、白釉龙柄壶、白釉龙柄双身瓶等。双龙尊自五代后消失,至清代雍正官窑复现,雍正朝之后除乾隆早期尚有少量烧制外,之后又销声匿迹,成为绝唱。
双耳尊(Amphora)是指两侧各有一耳的器物,而单词「Amphora」源自拉丁文,并可以追溯到希腊文的「Amphoreus」,即「Amphiphoreus」的缩写,「Amphiphoreus」由两个字组成,一者意谓「两边」,另外是指「携带」,在整个希腊罗马世界,这种器物常用于储存或盛放油、酒、水、水果和谷物,它们或承尖底,或饰圆盘底。可见一例「古希腊双耳陶罐(约公元前1750-1600年 middle minoan III时期)」,现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中国唐代双龙柄壶又称龙耳瓶、龙耳尊、龙柄盘口壶等,其造型特点为盘口、细长颈、身体呈罐状,二龙口衔盘沿,尾接罐肩,如同双耳分立瓶口两侧。双龙柄壶造型的变化主要是颈肩部,颈部分为细长的素面颈和螺旋的旋纹颈,肩部分丰肩式和溜肩式。双龙柄壶是在以往的鸡头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隋唐时期的双龙柄壶有白瓷、黑瓷、三彩、铜、黄釉多种材质,其中以白瓷双龙柄壶最多。白釉者,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唐代 白釉双龙耳尊」,另见一例「唐代 三彩双龙耳尊 」,为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双龙柄壶造型与鸡头壶在造型上有一些共同点:壶口均为盘口,柄部的造型虽不尽相同,二者之间最本质的特征是它们柄的上端都是直接粘结于器口,在造型上具有密切的联系。早期的鸡头壶柄为圆股形柄,双龙柄壶主体部分与鸡头壶的相似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它的最突出的特征是对称双兽形柄,这种造型少见于中国而多见于西方器皿。

雍正皇帝风雅慕古,在朝期间陶瓷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据唐英的《陶成纪事》记载,单雍正朝仿古创新的各种高低温颜色釉便列出57条之多。雍正皇帝时代除了在仿古器物和釉色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在单色釉的烧造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峰,研制出仿古与创新釉色若干,可见有:天蓝、粉青、霁青、欧蓝、梅子青、欧红、霁红、茄皮紫、海棠红、浇紫、玫瑰紫、油绿、大绿、蛇皮绿、松石绿、鳝鱼黄、浇黄、米色、月白、紫金、乌金、描金、抹银、填白、水墨等。

雍正朝单色釉并无过多纹饰装饰,少部分有暗花纹,但凭造型、釉色取胜。雍正低温单色釉琢器体形俊秀,好似美人亭亭玉立的身材,均匀干净的釉色又像佳人光洁无瑕的肌肤,深受人们喜爱。其中最为瑰秀之作,便为雍正青釉御窑器,雍正青釉有粉青釉、冬青釉、和仿龙泉釉等。色泽上看,以粉青最淡,冬青稍深,豆青最重。青釉是以微量铁为呈色剂,是我国比较古老的色釉。而对于青釉的复烧,直至雍正朝才达到绝对的成熟高度,故才方可烧造出是如本品之仿古隽品。
雍正帝常亲自过问御瓷的制作,尤其对单色釉的配制格外在意。因此,景德镇所产单色釉的品种在雍正年间大为增加。清宫旧藏之明代遗存的单色釉瓷数量,亦颇为可观,而康熙年间也屡有创举,但由于雍正帝对新釉色汲汲以求,所以单色釉在其治下仍迭有创新。清档中有多笔记录,堪可证明雍正帝对单色釉的喜爱程度。

年希尧和唐英(公元1682至1756年)任督陶官期间,奉雍正之命进行了大规模的研发工作,期间大量的单色釉和珐琅彩应运而生。而许多新的釉色,很可能就是在历任御窑督陶官中的翘楚,唐英的督导之下诞生的。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唐英任职宫中内务府员外郎,1726年派赴景德镇,起初助年希尧协理窑务,但不久即全面接管御窑厂,1756年在任上去世。唐英自身是见识渊博的陶瓷学者,且文学造诣极高。他的传世之作,为研究景德镇制瓷史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史料。1735年,唐氏撰成《陶成记事碑记》,文中列举了约五十七类器物和近四十种釉料。当中更提到一批从宋瓷汲取灵感的釉料,这些正是唐英的扬名之作。

《陶成记事碑记》列述釉料时提到「仿龙泉釉有浅深两种」,此类釉色应指的是为本品之「仿龙泉青釉」。传世雍正双龙尊亦可见另外所施三种釉色,于《陶成记事碑记》中皆有列举。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天青釉双耳尊,应是唐英「仿铜骨无纹汝釉,仿宋器猫食盘、人面洗色泽」。至于沃尔特斯(Walster Museum)藏品所施的仿官釉,唐英在文中也曾提及,他指出「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日本出光美术馆珍藏一例茶叶末釉雍正双耳尊,便为唐英书中之「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由此可见,本品清雅隽逸的雍正粉青双耳尊,极有可为是唐英督制仿古之作,它极力迎合了以品味高雅、要求严苛见称的清代盛世君王之一,雍正帝,而其监制者的才情和成就亦是历任御窑厂督陶官中的佼佼者。

本品之粉青釉色,最为接近南宋龙泉窑之「粉青」上乘釉料,故本品摹古之作具双重意义:其形制可上溯至唐代,而釉料则师承南宋作品。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投入了大量资源,务求完善在白瓷胎上挂施青釉的工艺。明初景德镇御窑的瓷胎虽已采用靠少量铁呈色的青釉,但直至康熙年间,陶工始研发出一种最适用于纯白(低铁)瓷胎的精制釉料,这种青釉幽微蕴藉,其含铁量约为南宋常见龙泉青釉的一半。这种创新的瓷釉在雍正年间再度改良,终得出质感更为细腻和色调泛蓝的粉青釉。康熙年间更为诸多色调冠以「豆青」、「东青」等名,而雍正年间则有「冬青」、「粉青」等说法。
就纹饰而论,本品器肩上饰有「棕叶」模印贴塑,此类装饰于唐代盛极一时,至于本拍品所饰的棕叶,其灵感来自唐代器物的贴塑,然而究其原型,应为制作较考究之唐三彩马之鞍辔垂饰。这些唐代器物和三彩马施釉甚薄,釉下棕叶贴花的形状清晰可见。然而,雍正时期所施淡青釉更为肥腴,故较为失透,而雍正御窑制作仿唐代棕叶雕瓷更为立体厚重,故在厚润釉层下仍一清二楚,极得幽静之趣。

考其贴塑艺术源流,可见若干例以作参,上述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一例「唐三彩双龙耳尊」,其腹部贴塑饰有大团花贴塑装饰,图见《中国陶磁特展》,页75,编号106,东京,1994;另可见一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青瓷双螭耳尊」,高60公分,颈部饰弦纹,肩部贴饰莲花纹,贴塑造诣与本品一脉相承。这类棕叶贴塑在唐代盛极一时,至于本拍品所饰的棕叶,其灵感一方面来自唐代器物的贴塑,就此可证诸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三彩罐(图见佐藤雅彦与长谷部乐尔合着的《世界陶磁全集》卷 11 ,「隋唐」,页 141 ,编号 123,东京,1976年);另一例为 2017 年 3 月 16 日经纽约佳士得拍出之夏礼仕珍藏一例三彩瓶。另有一例上述唐三彩马之鞍辔垂饰,于京都国立博物馆珍藏(图见前述著作页 95,编号 73),另一例是香港佳士得本季拍品 3111 号。这些唐代器物和三彩马施釉甚薄,釉下棕叶贴花的形状清晰可见,并与本品之贴花如出一辙。
观之本品,便可证,雍正时期仿古瓷器是何等逼真。但也作出了两方面的调整,效果趣味盎然。虽然部份唐代双耳尊颈饰仿竹凸棱,但少数例子的凸棱更为写实,且环刻弦纹,与本品相若。这类仿「竹节」器颈,在公元十世纪北宋定窑瓷中风行一时,就此可参照建于公元 995 年的净众院塔基地宫之出土文物(著录于《中国定窑》,北京,2012 年,图版 114 及 90 号)。

对比此类雍正御窑双龙耳壶,传世公私收藏仅见数例青花者,与颜色釉存例,存世极罕。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雍正天蓝釉双龙耳大瓶,该瓶洗口,细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凸起数道弦纹,两侧口、肩之间对称置龙形柄,肩部有八组椭圆形模印贴花装饰。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北京故宫亦珍藏一件形制相同但略小的雍正青花双耳尊(高 32.3 公分),此例饰釉下钴蓝(双龙柄较直),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36:青花釉里红(下)》(页 108,编号94,2000年)。巴尔的摩市沃尔特斯美术馆藏一例近似的仿官釉双耳尊,图见布歇尔(S.W.Bushell)《Oriental Ceramic Art》(页82,图例116,纽约,1980)。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The V&A Museum)藏一例较大的雍正青花双耳尊,它与本拍品形状相同,但为大尺寸例(高 52.3 公分),见柯玫瑰著作《Chinese Ceramics - Porcelain of theQing Dynasty 1644-1911》(页 30 ,编号 13,伦敦,1986年)。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市罗密博物馆的奥默珍藏(Ohmer Collection)中有一例形制相近的釉下青花双耳尊,图见韦斯纳(U.Wiesner)著作《中国瓷器》(Chinesisches Porzellan)编号 51(Mainzam Rhein:1981)。克里夫兰美术馆普兰蒂斯珍藏(Elizabeth Severance Prentiss Collection)中也有一例器形相同的雍正粉青釉双耳尊高 52.1 公分。2009 年 5 月 27 日,一例形制相同但较小的乾隆釉下青花双耳尊,高 32.4 公分,经香港佳士得拍出,Lot 1830。出光美术馆藏有一例雍正颜色釉双耳尊,为茶叶末釉例(图见《出光美术馆中国瓷器珍藏》,编号 962,1987年)。沈阳故宫珍藏一件形制、釉色与本品相同的雍正双耳尊,高 52 公分,图见《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页 62-3 编号 5,2008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保存有一例十分特别的雍正茶叶末双龙尊,此器一耳原残缺,瓶腹部从右至左有毛笔书写楷书「嘉庆十五年九月十一日回园时哈拉口口撇下耳伤回明,二位大人著有库收讫特记」,此雍正双龙尊即可能用于圆明园等重要场所的陈设,损后并未被遗弃,而是一直保存在清宫,可探究雍正双龙尊在清宫收藏的重要程度。此类双龙尊曾为圆明园陈设之说,另有一例可证,为法国枫丹白露宫收藏,现陈设于其中国馆之一例雍正茶叶末釉双龙耳尊,与上述破损瓶疑曾为一对,陈设于圆明园行宫内。综上例所见,雍正御窑烧造此式双龙耳尊,体量52公分左右者居多,而小号者则仅见青花例,是如本品之粉青釉并体量为43公分者极为鲜有,稀世珍罕。
  庆小山(1848-1927),名宽,号松月居士。隶正黄旗。工书善画,供职于醇亲王府,由醇亲王府进入清宫内务府,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凡帝后的衣食住行用都由内务府管理。内务府自清初顺治时设立后,各朝沿置不变。庆宽在内务府历任内郎、堂郎中、晋三院卿,三院指上驷院、武备院、奉宸院,属正三品,在大清内务府的历史中,能一身而居三院卿者仅庆宽一人。
  庚子事变后奉慈禧之命负责散落宫外的器物的重新收集工作,尤其以宋瓷名窑、及清三代御窑为盛。由此,成为故都在古玩收藏中,与郭世五齐名的两大收藏大家之一。郭氏藏瓷于40年代全部捐赠故宫,而庆宽家族藏瓷于1980-90年代,归于其十几位后人,并偶有市场流通,时有所出必为90年代瀚海、嘉德两家的器物拍卖封面。
  雍正御窑素以“古雅”著称于世,本件“清雍正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可为这一评语的最佳诠释,它造型化裁自唐代双龙尊样式,恢弘大气,釉色则由宋代龙泉青釉改良而来,润泽淡雅,二者完美地融为一体,代表了雍正御窑制瓷工艺与艺术的空前成就。此器秘藏京师百年,至为珍罕。器高43厘米,此尺寸为目前公私收藏雍正粉青双龙尊之孤品。高52厘米的双龙尊目前已知三件,分别为17春香港佳士得拍卖释出、克利夫兰美术馆Prentiss珍藏、美国加州陈氏典藏博物馆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