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65 清雍正 盏式炉

盏式炉
拍品信息
LOT号 5165 作品名称 清雍正 盏式炉
作者 -- 尺寸 直径12.5cm;重1315g 创作年代 清雍正
估价 1,5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2,990,000
材质 形制
著录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288,图251;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图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页87,图286;
3.《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页212,图192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
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宣铜器
展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3.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步入清代盛世的雍正朝,为时虽仅十三载,艺术成就远超顺治、康熙二朝。雍正皇帝超凡脱俗的修养与品味更是铸就了雍正朝独有的艺术风貌,轻巧俊秀,比例协调,工丽妩媚,内敛深邃,文雅之至。
此炉造型别致,又不出格,可溯源至法盏炉。巧妙变体,去掉双耳,改器壁曲缓为斜直,上阔下收。胫部起台,下出四兽蹄足,茁实可爱,势内敛。炉底平,中间圆形内凹,圆形规矩利落。炉膛内外,素身简约,线条刚中见曲,洗练干脆,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符合雍正制器「线条美」之誉。按《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本所载,法盏炉乃宣德皇帝御赐天下道观之用。又因造型特别,多为后世沿用,成为风格独具的文房清供。雍正皇帝是清朝诸帝中崇奉道教最为突出的一个,对炼丹极富兴趣,出现此类与道教相关的艺术创作也就不足为奇了,并加以创新。
通身雪花金红皮,是为原皮。经年累月,包浆温润,手感细糯。局部现红斑,又偶见星星绿锈,相辉相映,绮丽曼妙。炉底中央深开长方框,内镌铸「大清雍正年制」款,笔划转折分明,笔道细挺匀整,顿挫分明,字面圆润,法度严谨,乃雍正宣铜器铸款标准器,可比清宫旧藏清雍正蚰耳簋式炉的款识(参见《紫禁城》杂志,2015年3月刊,页32,图7)。
此炉气质脱俗,文雅不凡,属雍正一朝官铸炉中的清玩类,难能可贵。整体气韵可比2016年秋拍北京保利「吉金」专场售出的雍正朝「玉堂清玩」款戟耳方斗炉,一圆一方,胸中天地自成,极为相称。
明清宣铜炉中,属本朝年款者,除各式「宣德」款识内容外,最多见的为「正德」,其余少之又少。本朝年号款宣铜炉,因明确指出了铸造年代,尤其是清宫旧藏者,是为各朝标准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此类宣铜器数量并不多,在清宫旧藏器中比例亦极少,究其原因,或许是受到清代禁铜令的影响。顺治初年即曾有意禁用铜器,后因大臣反对而未能实行;康熙十八年(1679)实行禁铜政策,禁止打造重量在「五斤」以上的铜器;雍正初年银贱钱贵(铜为国之货币)现象十分严重,雍正帝认为主要原因是民间销毁制钱打造铜器,因而实行了更为严厉的禁铜政策:既禁止打造黄铜器皿,又强制收买现有黄铜器。在这样的背景下,官造国朝年号款铜炉注定不会有太多。但从文献记载及清宫旧藏雍正款宣铜器可知,雍正朝宫廷内宣铜器的制造从未停止,雍正帝还亲自过问,并修改样式。如《雍正四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雍正四年八月初八日铜作,郎中海望持出铜双螭耳罐一件。奉旨:照此罐款式做宣铜的二件、银的二件,螭耳改夔龙式,钦此。于十二月初三日做得银罐二件,……初四日做得宣铜罐二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