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501 钱钟书致陈诏先生信札及评《围城》文

钱钟书致陈诏先生信札及评《围城》文
拍品信息
LOT号 0501 作品名称 钱钟书致陈诏先生信札及评《围城》文
作者 -- 尺寸 尺寸不一 创作年代 --
估价 180,000-19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近代写本
3页及6通附实寄封 纸本
提要:此拍品内含钱钟书先生书信6通6页及亲笔评“《围城》”文3页。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陈诏,笔名虞兮,思藻。浙江镇海县人,一九二八年出生。上海资深新闻工作者。曾先后在新闻日报解放日报担任编辑二十余年。从事古典文化和饮食文化研究。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有《红楼梦小考》、《美食寻去》、《金瓶梅六十题》等著作十余种刊行。
1,钱钟书先生评“《围城》里的三闾大夫”文:为读者季家骥经陈诏同志介绍,投稿解放日报文艺部张曙同志,谈《围城》改编成电视剧后的观后感。陈诏先生将投稿复印后交由钱钟书先生圈阅,钱钟书亲笔对文章内容所说明阐述。此稿为较为难得的钱钟书先生正面批校阐述文本。铅笔书写。历数十年保存至今,甚为难得。
2,钱钟书致陈诏信札(毛笔书三月十八日)(1通1页附实寄封):此信为钱钟书先生毛笔书写,内容主要是告诉时任《解放日报》编辑的陈诏先生,不要将其寄予彭鹤濂的应酬之作发表。题识:钟书上,三月十八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用笺。钱钟书先生的自作诗一向不肯轻易示人,对于自己的应酬之作更是如此,常以自谦、婉言等方式拒绝。此信中用“贵报篇幅当极为珍稀,即须补白亦宜选用名家笔墨也”便是这种表达。
3,钱钟书致陈诏信札(钢笔书十九日)(1通1页附实寄封):是文对苏、刘的评价表达自谦,后婉拒了报社邀其为影片《围城》撰宣传文之事。文中提及《围城》影片的导演黄蜀芹和编剧孙雄飞。题识:钟书上,杨绛同候,十九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用笺。
4,钱钟书致陈诏信札(钢笔书)(1通1页附实寄封):婉拒陈诏之邀文,说报纸扩版是趋势,但笑言“剥我无皮、杀我无血,唯有求饶而已”。题识:钟书上杨绛同候。中国社会科学院用笺。
5,钱钟书致陈诏信札(钢笔书五月十二日)(1通1页附实寄封):信中所言婉拒了稿费和印泥。中国社会科学院用笺。
6,钱钟书致陈诏信札(钢笔书三月二十六日)(1通1页附实寄封):墨笔书信封。信中提及钱钟书给陈诏同志写了一文,并用“只此一遭,后不为例”结尾。其间提到香港大公报的编辑陈百庸(陈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用笺。
7,钱钟书致陈诏信札(钢笔书,有诗)(1通1页附实寄封):信中提及拔翁,并留诗一首“雨中过拔可丈不值,丈有诗来,同韵奉答(一九四四年)。泥行活活到门苔,不见差如兴画面。款户客能今雨至,隔墙花想殿春开。欲歌独漉愁深水,敢哭穷途起湿灰。幽草天怜晴未晚,吴郎会访杜陵来。”题识:钟书上,三月六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用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