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619 林风眠 林间 镜心

林间
拍品信息
LOT号 2619 作品名称 林风眠 林间 镜心
作者 林风眠 尺寸 70×66.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8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林风眠画集》第64页,席德进着,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版。
题识:林风眠。
印文:林风瞑印
江左——西风东渐我为师
林风眠(1900—1991),字凤鸣,后改风眠,广东梅县白宫镇阁公岭村人。是国立艺术学院首任院长。早年赴法德留学,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回国后,将所学融入中国文化。林风眠早期的水墨画还有灵动飘逸的特色,后来渐渐转向沉静与孤寂,即便那些热烈浓艳的秋色或和煦明媚的春光,也带有此种特色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但基本的审美追求是一致的,那就是美与和谐、内在抒情性。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毕生致力于艺术教育和绘画创作。

我作画时,只想在纸上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来。我很少对着自然进行创作……我是凭着收集的材料,凭记忆和技术经验去作画的……有许多想不起来的,也许就是无关重要的东西了,我大概就是这样去概括自然景象的。
——林风眠

林风眠从20世纪20年代即开始风景画的创作,其早期作品不多,具有表现主义的特征;40年代开始在真实的风景中寻找素材,进行融汇中西画法的实验;50年代是其风景画的成熟期,运用大量色彩,具有鲜明的形式感。此幅《林间》接近画家40年代的风格,此时正是其进行中西画法探索与调和的重要阶段,可以看出明显的实验特征,但仍然属于林风眠独特的、带有个人体验和心境的风景,没有明清文人画的典型程序,没有严格的布局和皴法,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林小景,仿佛无意掠过的一个片段印象。

《林间》画幅不大,在方正的构图中,暮色已至,山林阴暗,树木为画面的主体,高大茂盛,密集生长,树梢上,远山露出一角身影,各类物象在局促的空间内层层推远,虚实相间,造成深远的空间感。虽然画面的色调较为沉重,均以重墨和赭石绘出,但也营造出一些颇具变化的形式,近处山石的走向,树木的各种形状,远山的轮廓,构成各种直线、曲线的交合,重色调之中的一些点状或线状留白也使画面透气,这种画法来自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也来自于传统的积墨法,渗透了西方艺术的空间构造与画面张力,亦隐含着中国画中虚静简逸的精神本源。

林风眠笔下的风景画与中国的传统山水画迥异,呈现出中西合璧之境。他在艺术形式上吸取了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的方法,将空间设置、光色效应、冷暖对比这些塑造方法引入中国画,创造出一种“新风景”,在格局与色调上均独具一格。但是从画作内涵而言,他强调意境深远,又情思无尽,实际上更为契合中国山水画的内在精神。此幅《林间》便可体现林风眠的艺术观念,层次分明的空间,宁静致远的格调,使人如置身于真实山水之中,又有着恰当的距离感,这种奇妙的感受来自于西画与文人画相互融合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