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417 吴冠中 1963年作 富春江边

富春江边
拍品信息
LOT号 4417 作品名称 吴冠中 1963年作 富春江边
作者 吴冠中 尺寸 61×46cm 创作年代 1963年作
估价 8,500,000-15,000,000 成交价 RMB 17,825,000
材质 木板油画 形制
出版
《吴冠中全集 II》 P140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年版
《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二)——来自全球华人珍藏》 P110 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0年版
《中国当代大家丝网版画系列 吴冠中》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4年版
签名:荼 六三
富春江边
《富春江边》作于1963年,为吴冠中赴浙江富春江写生时所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对于四十余岁的吴冠中而言是其油画风景的成熟期。纵观吴冠中的风景画创作历程,最早可追溯至其三十年代的杭州艺专学习时期,那时画家就经常在景色如画的西湖边写生。这一时期,吴冠中受恩师林风眠中西艺术融合理念的影响,开始尝试风景绘画的个人表达,但就语言及形态层面而言,尚未显示出革命性的变化。四十年代时,吴冠中赴巴黎求学并在杜拜、苏弗尔皮的工作室研修油画,期间画了大量的欧洲城市风景写生。此时,画家受到法国街道风景画家莫里斯·郁特里罗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风景画语言与一种强调构图灵动简洁,色调和谐自然,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风景画面貌。
留学归来,吴冠中面临着的却是与法国完全不同的社会及文化氛围——由于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强调艺术为政治宣传服务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当时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吴冠中毅然选择将风景画作为个人创作的主线,一方面是为了坚持自己的艺术立场,其次则是为了在一个远离政治的“偏安一隅”继续其对于艺术本体即油画造型语言本身的深入挖掘与探索。从此吴冠中便如当代徐霞客般风尘仆仆赶赴大江南北,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而在无数美景之中,故乡的江南风光始终令画家魂牵梦绕,并在其各个时期的创作中反复出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吴冠中的艺术探索方向主要着力于中西艺术的融合——通过油画与水墨画各自造型语言精华的结合来获得一种意外而生动的画面效果,这也为其风景画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独特性。从《富春江边》中便可以看出,无论水岸、树木均真实可辩,但同时又并非对于客观物像的完全模仿,而是将写生与写意结合起来,运用多角度透视造成错觉,通过想象式的布景造成一种中国山水画式的诗意。在大量的实践中,此时吴冠中的风景画理论也趋于成熟,他在六十年代初发表的《谈风景画》中阐述了一种自由组织画面的写生创作法——既不同于西方的写生创作法,也不同于中国画的记忆创作法,而是将两者综合,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也不拘泥于物象本身,在写生中融入想象的因素。细察之,《富川江边》画面构图简约,在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的平远的视角中,一眼望去水面开阔,溪岸蜿蜒远去,船舶有的静静停靠,有的缓缓驶过,近景一些块状岩石散布在水边,两棵枯树枝杈伸展。画家运用大刀阔斧铺陈的块面——水面和溪岸分别构成青绿色的块面和白色的块面——分割画面,再用细笔描绘的树木枝条与块面形成反差,树木、岩石的灰色调与水面的绿色调、溪岸的白色调构成如音乐韵律般的三段式色彩结构,于是画面整体在块面与线条的对比中,在色彩的跳跃中,在虚实疏密的相互映衬中,传达出生动明快的画面节奏,可谓动静结合,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