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285 傅抱石 1945年作 暮年留眼但看山 镜心

暮年留眼但看山
拍品信息
LOT号 2285 作品名称 傅抱石 1945年作 暮年留眼但看山 镜心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84×55cm 创作年代 1945年作
估价 3,500,000-4,500,000 成交价 RMB 5,86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
1.《傅抱石全集》(第二卷),第62-63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
2.《雪莲堂藏画》卷二,第54-55页,文物出版社,2015年。
题识:暮年留眼但看山。乙酉夏五月新喻傅抱石金刚坡下山斋。
印文:抱石私印、抱石山斋
鉴藏印:雪莲堂
来源:香港苏富比lot923,1992年10月29日。

我认为画面的美,一种自感而又感人的美,它的细胞中心不容有投机取巧的存在,它虽然接受画家所加的一切法理,但它的最高任务,则绝非一切法理所能包办,所能完成!当含毫命素水墨淋漓的一刹那,什么是笔,什么是纸,乃至一切都会辨不清……我对于画面造形的美,是颇喜欢那在乱头粗服之中,并不缺少谨严精细的。乱头粗服,不能成自恬静的氛围,而谨严精细,则非放纵的笔墨所可达成,二者相和,适得其中。我画山水,是重逢利用两种不同的笔墨的对比极力使画面“动”起来的,云峰树石,若想纵恣苍莽,那么人物屋宇,就必定精细整饬。
——傅抱石

一九四一年五月,傅抱石编订完成了《石涛上人年谱》,这正是他十多年来关于石涛研究的全面总结。与此同时,傅氏开始有意识地与自己的偶像石涛展开绘画上的时空对话,创作了一批石涛诗意画及有关石涛题材的历史画。“暮年留眼但看山”即以石涛题画诗写成。康熙三十四年,石涛在扬州为季翁作《山水图》十帧,第十帧《设色山水》,题云:“白头僧老烟瘴面,破衲客闲冰雪颜。病日忘言惟诵帚,暮年留眼但看山。万枝残萼村桥外,一缕晴云寺院间。到处茅亭借得住,漫馀名口落人寰。”
本幅款署“乙酉夏五月”,即一九四五年夏。从一九三九年至此,转眼间傅抱石已经入川六年了。巴山蜀水所带来的自然熏陶和以史学为基底的作画激情,促成了金刚坡时期傅氏山水风格的快速成熟。画中数堵山峰迎面伫立,近景处露出一片山石和老松之顶,显示取景点已在半山之上。他以自己独创的“抱石皴”大笔狂扫,劲毫散锋在画纸上留下疾风暴雨式的激情,形成大量节奏感极强的枯笔与飞白。待激情略加平复,再以浓淡干湿的点染细心收拾山河,渲染之外的留白则显出云雾缭绕,拉开了山峦之间的距离,也为画中的点睛人物留下了足够的视觉空间。照应画题的看山之人高卧于远山对面的近山巨石之顶,人物造型精准,线条轻松流利,褒衣博带的高人逸士正以仰卧之姿潇洒不羁地跷起二郎腿,尽显风流。点景人物面目虽小却绝不忽略,只寥寥数笔,其拈须吟哦之态,跃然纸上,神情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