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234 顾景舟 汉铎壶

顾景舟 汉铎壶
拍品信息
LOT号 6234 作品名称 顾景舟 汉铎壶
作者 -- 尺寸 长15.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5,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5,75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紫韵雅玩——中国紫砂精品珍赏》P176-177,天地方圆杂志社。
底款:景舟制壶
盖款:顾景舟
把款:壶叟
参考:1.《壶魂》P23,唐人工艺出版社。
2.《当代紫砂名陶录》P68,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
古器凝神
“方非一式,圆不同相”,紫砂作为我国工艺美术中的集大成者,自古以来便以其极高的可塑性及包容性而著称。在历代紫砂传器中,不乏以青铜器、瓷器、乃至玉器为灵感创作而成的紫砂作品,在兼顾了艺术之美以及器物之实用的同时,他们凭借自身温润内敛的特质自成一脉,成为了伴随古今文人日常生活的佳器。
在本件作品中,“汉铎”中的铎指的是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为古代战场战事、政令宣布等的礼器,也可以作为乐器使用,其内有一个短柄,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舌有铜、木两种,铜舌者称金铎,木舌者称木铎。从历史上各种古籍的记载中可以得出应用铎的两种情况,即“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将铎这种乐器应用于紫砂造型最早始于清代,梅调鼎曾为“汉铎壶”作铭文:“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其中“土既代金”中的金指前文中的铜舌金铎,句意即说以紫砂泥料代替金属,而“茶当呼荼”中的荼在《古今韵会举要》中的注解为“茗也。本作荼,今作茶。”说明现今所说的“茶”最初的写法即为“荼”。
此件“汉铎壶”从壶式上看上部略窄,及至底部渐宽,壶身浑圆饱满,重心下垂,整体造型颇具金铎沉稳之感。平嵌盖,钮呈圆柱状,中部饰以一凸出弦纹,兼顾了其造型的美观性及提拿时的便捷性。壶嘴为有力的一弯直筒形,口部略微外扩,出水畅顺,极速有力。耳形壶把与壶流、壶口三点形成水平直线,观之端庄肃穆。此作壶通体不施任何装饰,泥料细润,置于案上则倍显其窅然高古的气韵,它以透彻的裸胎之美,展示着紫砂泥质最本真的魅力。
作品以“景舟制壶”为底款,盖款为“顾景舟”,鋬端则钤小印“壶叟”。盖内除“顾景舟”三字方印之外,另有一圆点记号,据业内方家介绍,顾老当时制作此壶式时,仅作四把,分别于盖内标记一至四个圆点标记,据此推断此作为其一。顾老一生用印极为讲究,从早年的“墨缘斋景堂制”、“武陵逸人”,到之后的“曼晞陶艺”、“瘦萍”、“荆南山樵”等,再到最终的“景舟七十后作”、“生于乙卯”、“壶叟”,从用印上便可一窥顾景舟先生一生艺术生涯的心态转变。其中钤于此作的“壶叟”两字小印为顾老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启用,这段时间可谓是其紫砂艺术的第二次高峰,这方印在他晚期的作品中更是几乎每器必钤,这是顾老抟砂五十载之后,技艺炉火纯青之时对自身作品的再一次思考。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作品看到,此时的顾老已经有了一份云淡风轻的气韵,在潜移默化之中,他为作品赋予了一份清奇旷达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