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60 张瑞图 草书励志诗 手卷

草书励志诗
拍品信息
LOT号 5060 作品名称 张瑞图 草书励志诗 手卷
作者 张瑞图 尺寸 31×607cm 创作年代 --
估价 3,500,000-6,50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0
材质 水墨绫本 形制 手卷

题识:励志诗。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四气环次。寒暑鳞周。星火既夕。忽焉素秋。凉风振落。熠耀西流。吉士思秋。实 感物化。日与月与。荏苒代谢。逝者如斯。曾无日夜。嗟尔庶士。胡宁自舍。仁者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 。大猷玄漠。将抽厥绪。先民有作。贻我高渠。虽有淑姿。放心纵逸。出般于游。居多暇日。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 朴斵。终负素质。养由矫矢。兽号于林。蒲芦萦缴。神感飞禽。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躭道。安有幽深。安心恬荡。 栖志浮云。体之以质。彪之以文。如彼南亩。力耒既勤。藨蓘致力。必有丰殷。水积成川。载澜载清。土积成山。歊蒸郁 冥。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志含弘。以隆德声。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川广自源。成人在始。累微以着。乃物之理。纆 牵之长。实累千里。复礼终朝。天下归仁。若金受砺。若泥在钧。进德修业。辉光日新。隰朋仰慕。余亦何人。天启壬戌 冬孟,张长公瑞图书于燕中。
钤印:荣园、张长公、张瑞图印
题跋:吾乡张长公书,为有明一代书家,同时诸公罕有及者,世人相传以写擎天一柱少之,予窃以为不然。按崇祯初,公 解组归,求书者接踵无虚日,当时进忠,或托它手索公书而公不之室,亦未可知。抑或明知而实有不可却之势,亦人情之 所不能免,原情度理,何可遽尔轻论古人。江浙藏书诸家谓:公书能解火患,斯语定必有据室,此则其人为忠臣义士,可 知不则何能感动于神明,若是之深也。若谓与官者同朝,遂疑其必有趋势之风,则郭令公之于鱼朝恩、高力士共治军事, 岂无趋承于其间,盖不幸而与之同时,不能不作明哲保身之念。后世曾无疵令公之为不端,而长公当进忠桓恭十倍于鱼高 二官。之时欲不与之周旋而能免祸,盖亦难矣。然较之徐汝贞,堂堂中丞乃匝进忠生像行二跪六叩礼,相去为如何也?润 堂李廷钰跋。钤印:李廷钰印、壮烈伯章、秋柯草堂
说明:李廷钰(1792-1861),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后滨村人,中国名将李长庚之子,字润堂,号鹤樵。二十二岁承 袭三等伯爵,授二等蓝翎侍卫;历任江西南昌城守营副将;九江镇总兵;广东潮州镇总兵;江南狼山镇总兵;浙江提督; 福建水师提督。因病不能巡洋,夺职家居。咸丰(1851-1861年)初,治本籍团练,迭克厦门、金岛、仙游,授福建提督,以 误报军情解任,仍会办团练。咸丰十一年(1861年)卒。 张华《励志诗》是以天地万物之变化为比喻,古之圣人言行为示范,教育后世君子之道。《励志诗》是古代书家经常书写 的内容,张瑞图也以此创作过以册页、手卷为形式的作品数件。此卷《励志诗》作于天启壬戌(1622)年冬孟(十月), 是年张瑞图53岁,其于本年正月,到京接任右谕德新职。四月,受命署理文官诰敕。夏,在北京会见董其昌,董氏称许张 瑞图“小楷甚佳”。十月,升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掌司经局印。虽然这些职位皆为“文学侍从之臣”,然一路可谓顺风 顺水,青云直上。恰董其昌的称赞,若以书家创作 “五乖五合”之论,张瑞图作书可谓是心手双畅。是年作行草书甚多, 今存有草书《袁昂古今书评》卷、《孟浩然诗》卷,行草《李颀谒张果先生诗》卷、《辰州道中诗》卷、《王维诗》卷、 《五言诗》卷,行书《五言古诗》卷等等。 是卷《励志诗》绢本,六十六行,380字。全篇字与字之间连带较多,彰显运笔之气贯通,因而其放逸之势明显。各字大小 变化下大,主要靠结体的欹侧反正、疏密开张、折转纵横、错落排布来显现其跌宕起伏,凛冽之姿;单字呈方形的整体结 构,又时出奇险之态;点画通过粗细、干湿、疏密、方圆的变化,表现出跳荡之态;全幅呈字距紧密、行距宽疏的布局, 然紧密字距中,时用舒缓的笔法和揖让的结体来调节,宽疏行距中,又时以出格之字和破直之势来调节,从而达到了密而 不窒、疏而不空的效果。此卷笔法前半部分多用圆润中锋侧锋互用,翻腾跳跃,劲利峻峭;转折处虽多婉转,但每折必劲 ;在奇异结体中仍时见潇洒秀丽之字,狂放而未失于野逸。此卷《励志诗》为张瑞图趋于成熟时期典型作品。从万历二十 四年(1596),张瑞图27岁创作了其最早的行书作品《草书杜甫渼波行诗卷》后,直到25年之后,才见到天启元年(1621)创 作的数件行草书作品,期间只有小楷作品,没有行草书作品行世,天启壬戌(1622)年其创作较多,其痛快凛冽的之劲锐 和方折用笔比较明显。因此,我们把从天启元年到崇祯元年(1621-1627)这段时期,张瑞图这种个人风格逐渐固定的时期 视为其书法创作的成熟期。   后跋李廷钰题:“抑或明知而实有不可却之势,亦人情之所不能免,原情度理,何可遽尔轻论古人……后世曾无疵令公之 为不端,而长公当进忠桓恭十倍于鱼高二官。之时欲不与之周旋而能免祸,盖亦难矣”言张瑞图为情势所迫,不得不依附 魏忠贤(进忠),而列于阉党为人所不齿,事出有因而已。万历四十二年(1614)夏,张瑞图奉命与魏广微一同出使云南。 魏广微天启初为南京礼部右侍郎,以同姓为由,率先依附魏忠贤,因与张瑞图同使云南故,荐举其附魏忠贤。刘恒研究认 为“种种迹象表明,张瑞图进入阉党后,并未参与任何重大的事件。相反,在魏党与东林斗得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候,特别 是魏忠贤据上风,气焰最盛之际,张瑞图却抽身而退,远远的躲到晋江去了。很显然,张瑞图采取的是节身自好的立身原 则。也正因如此,当后来韩爌等曾受魏党排斥的阁臣,根据诸臣为魏忠贤所进祠颂红本及往来奏章确定附逆名单和罪行时 ,对张瑞图的结论却是‘无实状’。” 我们丝毫不应该就所谓的政治上的道德评判与艺术水准纠缠不清,而且,艺术与人品也不应该有较大的关系。“南明隆武 二年(1646年),唐王朱聿键为张瑞图被列入“阉党”一案平反,赐谥文隐,重新祭葬。”足以说明问题。另外,李廷钰 题“江浙藏书诸家谓:公书能解火患,斯语定必有据室,此则其人为忠臣义士,可知不则何能感动于神明,若是之深也” 。民间传闻张瑞图乃“水星”,其某些狂草作品单字却实很难辨识,又时人误认为带有符咒味道,使之神化越发扩大传染 ,使之传说跨洋越境传至日本、台港澳、东南亚等地区。众人争相宝之。此说从另一则面反应了人们对张瑞图书法的珍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