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738 潘德海 1989年作 掰开的苞米─半身像

掰开的苞米─半身像
拍品信息
LOT号 5738 作品名称 潘德海 1989年作 掰开的苞米─半身像
作者 潘德海 尺寸 100×80cm 创作年代 1989年作
估价 200,000-4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从新具像到新绘画》 P154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年版

作为“西南艺术家群体”的创始人与中坚力量,潘德海始终是该群体最为活跃的艺术家之一,也是“85新潮”时期积极推动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代表。1978年潘德海进入大学。和当时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西方哲学、文学和心理学著作,博格森关于“绵延”的理论给予了潘德海极大的影响。由此,他开始关注生命本身的运动过程,关注生命运动中不可知的那一部分——它正是生命的本质所在,充满自由与偶然性。
自1982年起,潘德海的绘画语言受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开始在创作中反映和表现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在心理层面所面临的巨大危机。创作于1989年的《掰开的苞米─半身像》,正是艺术家此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当代艺术萌芽时期的珍贵文献。对于此作,画家曾有过精辟的解读:“我试图在创作中揭示人的存在背后的关于刺激和振动的那个包罗万象的形式。通过奇异符号系列、重复丰富的颜料、形式的完满整合,肢体、器官的分解,表现生命体的多重侧面,使内在真实上升为表意的符号,成为贫乏、畸形、片面的表象最生动、最重要的一部分,构成相互交织、浸透、多面的完整体。生命的本质是无形、无定性。变幻莫测就是它真实面孔。”
在画面中,人物的面部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二分之一,用几近纯色摆成的色块组成了五官,阴阳的面部使得左右两边对比鲜明,一侧清晰,一侧浑浊,隐约辨别出哭泣的表情。在画面中,潘德海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张充满惊恐的面孔。同时,画家非常注重表现对象内在精神的挖掘,通过色彩、结构与笔触构成充满张力的画面结构,来展现那些深植于人性深处的复杂情感。在这幅作品中,女孩双手交叉于胸前,变形和扭曲的脸彷佛让我们看到了毕加索和蒙克的影子,将人类灵魂深处的孤独、彷徨与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色彩表现上,艺术家大量地使用纯度极高的红、黄、蓝、白、黑等颜色,以一种充满象征性的方式冲击着观者的视觉神经与心理空间。就如同画家本人所言:“从画面上看,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当时的或者是当代的,而可能是更深一点、更远一点或者更大一点,更根本性的一些问题。”